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注释
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诗前有序,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
河,黄河。
凭,靠。危,高。
萧萧,风声。
危槛:高高的栏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寇准三十七八岁时,前有小序,说在咸平元年(998年)镇河阳,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是一首中景抒情绝句,题中在上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方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中上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上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上河冰塞川”,也许想到“上河落天走东海,万里中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上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方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方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上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寇准介绍和寇准诗词大全

诗人:寇准

寇凖,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
复制作者 寇准
猜您喜欢

鹭洲雨夜与钟问渠茂才话旧有感

形式:

往事追思百感生,与君重话卅年情。 青灯好共寻余味,浊酒何堪问旧盟。 触我悲欢如昨梦,误人生死是浮名①。 茫茫此意从谁说,坐听打窗风雨声。

复制 刘绎 《鹭洲雨夜与钟问渠茂才话旧有感》

朱石翘比部书来,述夏间病于京邸,赖胡镜舫大令待铨在京,旦夕左右,延医调治,危而复安,因颜寓馆曰“复生”,而以大令所作跋寄示。余既为比部慰而又高大令之义,感而有作

形式:

燕云半载隔鸿鱼,疴痒关情一纸书。 风义独高穷阮籍,文词喜见病相如。 何堪世态论翻覆,且附春风问起居。 闻道恤刑仁者事,求生有得意常舒①。

复制 刘绎 《朱石翘比部书来,述夏间病于京邸,赖胡镜舫大令待铨在京,旦夕左右,延医调治,危而复安,因颜寓馆曰“复生”,而以大令所作跋寄示。余既为比部慰而又高大令之义,感而有作》

杨春墅明府复调署永丰,羽可舍人诗以寄慰,依韵和之即赠明府 其二

形式:

借才异地得人难,重望春回黍谷寒。 入邺果来仙吏舄,治梁何恃惠文冠。 无求名誉才真切,未必才能便悦安。 试与儿童随竹马,清风处处绕轻鞍。

复制 刘绎 《杨春墅明府复调署永丰,羽可舍人诗以寄慰,依韵和之即赠明府 其二》

岁暮感怀 其二

形式:

枯菀由天任折磨,世间何处定风波。 人情大抵图新岁,庭户还将转太和。 山鸟似呼行不得,金鳌犹梦夜如何。 谁无报答君亲念,并入残年抱憾多。

复制 刘绎 《岁暮感怀 其二》

泳恩楼即目八首 其八 鱼塘

形式:

半亩芳塘绕宅前,徘徊槛外见云天。 池中有物终兴雨,濠上何人解羡渊。 羞荐可同行潦水,涵渟算是在山泉。 钓徒我亦烟波惯,相忘江湖已五年。

复制 刘绎 《泳恩楼即目八首 其八 鱼塘》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