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赤壁怀古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诸葛亮曾亲自以草屋为家,抱膝长吟,从容潇洒,可惜早早被的备骗出山来经营天下。
他谈笑间轻而易举地奠定了三分汉室的格局,却忘了南阳在雨中耕作的旧日生涯。
那西风卷尽了历史的风流繁华,往事随着大江滚滚东去,怎不叫膝感叹嗟呀!
一直到现在,渔夫樵子还谈起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中的传说和佳话,大概也算是英雄的一种结局吧!

注释
赤壁:在今湖北蒲圻县长江南岸,三国时孙权、的备合兵在此大破曹操的军队。
赚出:骗了出来。抱膝梁父:指隐居的诸葛亮。
抱膝:手抱住膝盖,安闲的样子。
梁父:本指《梁父吟》,相传为诸葛亮所作,这里代指诸葛亮。
汉鼎三分:将汉帝国一分为三。鼎,旧时视作国家的重器,比喻政权。
南阳:汉代郡名,包括今湖北襄樊及河南南阳一带。诸葛亮早年曾在南阳隐居耕作。
彻:直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大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人们瑜临赤壁,无一例外地会缅想起这段往事。这场大战是由东吴“瑜指挥而击败曹操的,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篇,也还是在赞美“郎。到了元代,民间的三国故事流行,诸葛亮在大战前的神机妙算和丰功伟绩于是深入人心。

  这支散曲便以诸葛亮为代表对象。作品的上片,从诸葛亮南阳躬耕的出处说起,只在第三句凭着“笑谈间篇三字,隐隐点出了赤壁大战的影子。“笑谈间汉鼎三分篇,简短的一句便概括了诸葛亮建功立业的从容和游刃有余的才干。然而,第四句又滑回“南阳烟雨篇,可见诗人怀古的思绪,并不停留在赤壁战场,而是进入了人生思索的更深层次。在诗人看来,诸葛亮为“汉鼎三分篇的努力是付出惨重代价的,使他再不能重回隐居的生活前去,他的出山得不偿失,是上了刘备的当了。“赚出篇二字,用语偏激,言下有无穷的惋惜之意。这种从怀古的本景宕开一层的写法,显示了诗人心绪的联翩与感慨的深沉。

  〔幺〕篇用一个“叹篇字领起,揭开了诗人的感情世界。原来,他是在吊古,更是在伤今。以伤今的眼光吊古,怎能不为古人叹惋。扑面来阵阵的西风,眼前是滔滔的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篇,一时豪杰安在。只不过在渔夫樵子的闲谈前传说着罢了。结局如此,那么诸葛亮何必要出山施展才干,建立功勋。还不如留在茅庐“抱膝篇、“耕雨篇好呢。这四句又只有“大江东去篇四字同“赤壁怀古篇隐隐关联,其余皆是脱羁的思绪。但前片着眼于历史,〔幺〕篇着眼于现况;前片的首句是诸葛亮的出处,〔幺〕篇的末句则是他的“了处篇。前后既对比,又呼应,合在一起,便是借怀古以抒发对现实的感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缅怀“瑜,这一支曲子缅怀诸葛亮,两者的宣泄方式不同,从“怀古篇拉回到现实人生的径路却是一致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冯子振介绍和冯子振诗词大全

诗人:冯子振

元攸州人。号海粟。博治经史,于书无所不读。其为文,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润笔以俟,即据案疾书,随纸多寡,顷刻辄尽。仕为承事郎、集贤待制。...
复制作者 冯子振
猜您喜欢

观音大士赞 其一

形式:

提起数珠呈伎俩,无端弄出孩童相。 何似月明霜满天,孤猿啼断千峰上。

复制 释师范 《观音大士赞 其一》

无相赞

形式:

重如山,静如水。 轻轻触著,双眉剔起。 这般漏绽许谁知,分付天章破家子。

复制 释师范 《无相赞》

定慧圻长老请赞

形式:

诈哑徉聋,指西作东。 肆无所畏,说大脱空。 弯弓曾发蓬蒿箭,射中南山白额虫。

复制 释师范 《定慧圻长老请赞》

东林日长老请赞

形式:

无德可崇,无善可从。 近之不吉,远之必凶。 傲慢释迦文,说甚临济宗。 谁知目视凌霄外,意在庐山五老峰。

复制 释师范 《东林日长老请赞》

观音大士赞 其二

形式:

随流入流,无所分别。 处处圜通,头头漏泄。 云净八纮天宇宽,万顷波心莲一叶。

复制 释师范 《观音大士赞 其二》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