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飞来峰高耸而草木葱茏,佛殿肃穆而且寂寞寥落。 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大潮。 中秋常有桂花飘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飘到九重天。 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挖空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霜冻下山花开得更旺盛,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早年爱好远处奇异美景,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注释

鹫(jiù)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 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 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 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 桂子:即桂花。 扪(mén)萝:攀援藤萝。扪,持、执。 登塔远:攀登远处的古塔。 刳(kū):剖开。 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 更发:(开得)更加旺盛。 凋:凋落。 夙(sù)龄:年轻的时候。 尚:喜欢。 遐:远。 异:奇异的美景、胜地。 搜:寻求。 涤:洗涤。 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 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灵隐寺》是唐代宋之问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从飞来峰入手,写到灵隐寺本身和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写到诗人出来后的感想和打算。全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邢昉《唐风定》:宏丽巍峨,初唐之杰,不必辨为骆、为宋。 孟棨《本事诗》:宋考功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吟行,且为诗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第二联搜奇思,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明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夕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也?”之问答曰:“弟子业诗,适偶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属。”僧曰:“试吟上联。”即吟与听之。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迟明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宋之问介绍和宋之问诗词大全

诗人: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复制作者 宋之问
猜您喜欢

寄怀二十首 其二

形式:

旱风吹野未成阴,空喜孤云出寸岑。 饱食便知难自必,茶瓯小注莫令深。

复制 赵蕃 《寄怀二十首 其二》

寄怀二十首 其十五

形式:

雪没东园一径深,频惊饥雀落空林。 疏明自喜山房小,更听哀弦空外音。

复制 赵蕃 《寄怀二十首 其十五》

观徐复州家书画七首 其三

形式:

世人竞写襄阳字,政似云师太白诗。 才匪若人宁躐等,自颠自醉祇成痴。

复制 赵蕃 《观徐复州家书画七首 其三》

寄文叔且问畏知近讯五首 其一

形式:

胸中何止五车书,记诵张巡恐不如。 有意词科不难中,掖垣谏省政须渠。

复制 赵蕃 《寄文叔且问畏知近讯五首 其一》

十一月二十三夜通夕不寐为赋梅诗且怀斯远成父友弟及五首而晓书呈在伯 其一

形式:

年年赋梅诗,不赋如有阙。 于梅亦何事,我好自渠结。 昔人思故人,往往托风月。 我今故人思,因梅念高节。

复制 赵蕃 《十一月二十三夜通夕不寐为赋梅诗且怀斯远成父友弟及五首而晓书呈在伯 其一》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