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夫人夜游图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踏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馀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位佳人驾驭玉花骢马,淡妆多态。她骑在骏马上,身段轻盈,恍如惊飞的春燕。飞龙骏马骄驰在进宫的大道上,宛若游龙。
为了抢先进入明光宫,杨家豪奴,挥动金鞭与公主争道,致使公主惊下马来,宝钗堕地。
此时宫中正在演奏曾被附会为能催发杏柳开花的乐曲,贵妃亲自弹拨琵琶,汝阳王李琎在敲击羯鼓。在羯鼓争催的情况下,弦歌并起,舞姿柔曼,柳宠花娇。
秦国夫人已经先期艳妆就座,打扮得非常娇贵。虢国夫人素妆淡雅,乘车缓缓而行,入宫以后马的步子放慢,惊尘不动。
这绝代的佳人,如今又在何处呢?她那明眸皓齿,除了画图之外,谁又曾见到过呢?当年的欢笑,似乎今天在丹青上只留下点点惨痛的泪痕了。
人在世上,繁花如梦,俯仰之间,重滔覆辙者比比皆是。隋炀帝与陈叔宝一样国破家亡,身死人手,埋葬于吴公台下、雷塘路边。
可是当年他却曾嘲笑过陈叔宝、张丽华一味享乐,不恤国事,不知道韩擒虎已经带领隋兵迫近宫门。

注释
虢(guó)国夫人夜游图:唐代画作。此画在北宋末期已成为稀世珍品,曾藏于宋徽宗画院,据说上面有徽宗的题字。此画原图已佚,今辽宁博物馆有宋仿者一帧。绢本,横卷,题《临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唐朝杨贵妃三姐的封号。据《旧唐书·杨贵妃传》,杨贵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长曰大姨,封韩国夫人;三姨封虢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
鞚(kòng):勒马的绳。玉花骢(cōng):唐玄宗的名马。
蹋(tà):踏。飞龙:特指唐代御厩中右膊印飞字、左项印龙形的马。
金鞭争道:指杨家与广平公主争道西市门,杨家豪奴竟然挥鞭惊吓公主落马。
明光宫:汉代有明光殿,此处借指唐代宫殿。
羯(jié)鼓催花柳:唐代南卓《羯鼓录》:“唐明皇好羯鼓,尝于庭内临轩击鼓,庭下柳杏时正发坼,明皇指而笑谓宫人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后来传为羯鼓催花的故事。羯鼓,唐代由羯族传来的一种鼓,形如漆筒,音响急促高昂,故名羯鼓。
玉奴:杨贵妃的小名。弦索:原指乐器上的弦,此指弦乐器。花奴:汝阳王李琎的小名。李琏擅长演奏羯鼓,杨贵妃工弦索。
八姨:即杨贵妃的八姐秦国夫人。
明眸(móu)皓(hào)齿谁复见:此用杜甫《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诗意。“明眸皓齿”连同上句的“走马”与下句的“丹青”,都指虢国夫人。
丹青:丹和青是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图画。
吴公台、雷塘:都在扬州。吴公台因陈将吴明彻得名。隋炀帝死后,初葬吴公台下,后来迁葬雷塘。
张丽华: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宠妃,隋灭陈时,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被隋将韩擒虎俘获,随后被杀。
门外韩擒虎:韩擒虎是隋初开国功臣,灭陈时领军为先锋。这里用杜牧《台城曲二首》“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苏轼这首《虢国夫人夜游图》和杜甫的《丽人行》在题材和主旨上一脉相承,含有一定的讽谕意义。

  诗的起四句为第一段,渲染虢国夫人恃宠骄肆。前两句所描绘的形象,正是图中虢国夫人形象的再现。作者写这位佳人,驾驭玉花骢马,淡妆多态。她骑在骏马上,身段轻盈,恍如惊飞的春燕。骏马骄驰在进宫的大道上,宛若游龙。美人名马,相互辉映;神采飞动,容光艳丽。《明皇杂录》记载:虢国夫人出入宫廷,常乘紫骢,使小黄门为御者。画和诗所绘写的都有所据。“金鞭争道”两句,写虢国夫人的骄纵,和杨家炙手可热的气焰。作者用“金鞭争道宝钗落”这句,再现了图中的情景。为了抢先进入明光宫,杨家豪奴,挥动金鞭与公主争道,致使公主惊下马来,宝钗堕地。据史载,某年正月十五日,杨家五宅夜游,与广平公主争道西市门,结果公主受惊落马。诗所写的,正是画意所在。

  诗的第二段是“宫中羯鼓催花柳”以下六句,写虢国夫人入宫和宫中的情事。此时宫中正作“羯鼓催花”之戏,贵妃亲自弹拨琵琶,汝阳王李琏在敲击羯鼓。在羯鼓争催的情况下,弦歌并起,舞姿柔曼,柳宠花娇。秦国夫人已经先期艳妆就座,打扮得非常娇贵。虢国夫人乘车缓缓而行,惊尘不动,素妆淡雅。入宫以后马的步子是放慢了。其是珠光宝气,人影衣香,花团锦簇,在不夜的宫廷里,一派欢乐情景,纷呈纸上。诗中叙玉奴和八姨作为衬映,而“自鞚玉花骢”的佳人,才是主体。画图是入神之画,诗是传神之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作者写诗至此,于欢情笑意中,陡作警醒之笔。作者说:这绝代的佳人,如今又在何处呢?她那明眸皓齿,除了画图之外,谁又曾见到过呢?当年的欢笑,似乎今天在丹青上只留下点点惨痛的泪痕了。陡转两句,笔力千钧。

  第三段是最后四句,紧承前文,作者在观图感叹之后,更对历史上一些回环往复的旧事,致以深沉的感慨。诗说:“吴公台下雷塘路,人间俯仰成今古。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历史上的隋炀帝,当年也曾嘲笑过陈叔宝、张丽华一味享乐,不恤国事,不知道韩擒虎已经带领隋兵迫近宫门。可是他后来也步陈叔宝的后尘,俯仰之间,身死人手,国破家亡,繁华成为尘土。言外之意,是说唐明皇、杨玉环、虢国夫人等,又重蹈了隋炀帝的覆辙。“吴公台下雷塘路”,葬埋了隋朝风流天子;“马嵬坡下泥土中”,也不仅仅只是留下杨玉环的血污,她的三姨虢国夫人也在那里被杀掉了。荒淫享乐者的下场,千古以来,如出一辙。昙花一现的恩宠,换来的仅仅是一幅供人凭吊的图画。

  全诗着意鲜明,前两段十句,全以画意为诗,笔墨酣畅。“明眸皓齿”两句转入主题,作轻微的感叹。末段四句,揭示意图,语意新警,亦讽亦慨,而千古恨事亦在其中,如此题图,大笔淋漓,有如史论,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虢国夫人夜游图》是唐代流传下来的一幅名画。图为张萱所绘,一说是出自周昉之手。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此画为刘有方所收藏。当时苏轼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任职中书舍人,曾看到此图,于是作了这首七言古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湘上读书柬郭幼隗

形式:

高天何寥廓,茅屋十馀尺。 上有飞晨风,下有不归客。 重衣垢以敝,散帙黯无色。 仰首惭壮夫,垂心事雕刻。

复制 陈恭尹 《湘上读书柬郭幼隗》

祭幽歌

形式:

天低野黑钟磬冷,高台火炬红无影。 招魂竹竿垂至地,万众无声大师睡。 林根水际光窅冥,欲动不动如有形。 阴风吹沙利如箭,蚱蜢横飞扑人面。 鬼王丈六须发丹,金铃召鬼争盘餐。 黄香插筵月皛皛,瓦簋不盈纸衣小。 倏如闻笑忽而啼,笑何丈夫啼女儿。 残形败血生荒草,有棺无棺安可保。 骨肉当前唤不闻,半夜依人思一饱。 绿杨丝绕白杨树,魂来作风归作雨。 西头落日东头来,后人仍为今人哀。

复制 陈恭尹 《祭幽歌》
类型:

登罗浮

形式:

八桂秘南经,双山雄粤望。 伟哉昔所闻,于今觏其状。 弥天列青霭,绝地联层嶂。 掩苒草木平,陂陀溪谷壮。 谁言盛积阻,极目何超旷。 云峦时绝续,泉声日奔放。 飞楼候朝暾,倒影排溟涨。 相传蓬岛来,夐矣陶唐尚。 事往诚莫稽,迹湮理无妄。 捣禽应臼杵,喑虎怀仁让。 虫书篆符竹,蝶化遗衣桁。 繄维羽人宅,信此馀风畅。 阴崖饶异产,神药滋盖藏。 名遗炎帝书,类绝嵇含访。 伊昔休明会,位与王侯抗。 时勤玉玺封,未昧高山向。 望秩礼久虚,旱魃人犹仰。 我来仲夏月,溽暑阳方亢。 卧闻夜来雨,飞出龙池上。 何因霈九州,苍生企灵贶。

复制 陈恭尹 《登罗浮》
类型:

赠别陈岱清司李

形式:

旌旗集枉渚,舟楫辞河湄。 玄冬首北路,白日方南驰。 霜江无浊流,落叶纵横飞。 扬越非殊乡,山川中间之。 离别忽千里,浩歌临路岐。

复制 陈恭尹 《赠别陈岱清司李》

端州阅江楼

形式:

牂牁之江千里来,羚羊峡口一线开。 长波鼓荡气不泄,沙边吼怒成风雷。 五月六月西潦至,端州古城昼常闭。 即今水落洲渚高,急流尚作奔扬势。 谁飞杰构临江隈,下有孤石名嵩台。 崇基峥嵘山岳立,古榕诘屈蛟螭回。 百道文窗浮木末,四楼角立何轩豁。 曲阁周流复道长,高廊四注空阶阔。 犹忆登楼发尚髫,楼前亲见海龙朝。 万乘旌旗屯北郭,千官车马聚寒潮。 二十年来重系舸,泪滴阑干独愁我。 白云飞尽苍梧深,满目寒山日西堕。

复制 陈恭尹 《端州阅江楼》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