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边事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注释
调角:犹吹角。
断:占尽。
戍楼:防守的城楼。
春风:指和煦凉爽的秋风。
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
白日:灿烂的阳光。
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大漠:一作“大汉”。
穷边:绝远的边地。
蕃:指吐蕃。情:心情。似:一作“如”。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诗篇一展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首句“调角断清秋”,“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颔联“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青冢”,是汉朝王昭君的坟墓。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的事迹联想到目下边关的安宁,体会到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像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荡一样,长青永垂。“梁州”,当指“凉州”。唐梁州为今陕西南郑一带,非边地,而曲名《凉州》也有作《梁州》的,故云。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令人想见,即使在那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

  颈联“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而“无兵阻”和“有客游”,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

  末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此水”不确指,也可能指黄河。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他想: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公元851年沙州民众起义首领张议潮,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宣宗因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公元857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此诗的写作背景大约是在上述情况之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注释

调角:犹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断:尽或占尽的意思。 戍楼:防守的城楼。 春风:指和煦凉爽的秋风。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 白日:灿烂的阳光。梁州:当时指凉州。唐梁州为今陕西南郑一带,非边地,而乐曲《凉州》也有作《梁州》的。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境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 大漠:一作“大汉”。 穷边:绝远的边地。 蕃:指吐蕃。情:心情。似:一作“如”。此水:不确指,可能指黄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美好的愿望。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和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伸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作者民族团结的心愿。全诗描写了宁静的边塞,一片没有战事安宁的景象,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写景抒情,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黄生:前后两截格。凡五言律,首尾相称、位置停匀者,正调也。前半警策,后半更不用力,如此诗及岑参《寄严许二山人》诗者,变调也。后半亦非不用力,但声势气局为前段所摄,只以平平衬带过去耳。(《唐诗矩》) 俞陛云:此诗高视阔步而出,一气直书,而仍有顿挫。亦高格之一也。前半首言正秋寒绝塞、角声横断之时,登戍楼而凭眺:近望则阴山之麓、明妃香冢、青草依然;远望则白日西沈、云天低尽处,约略是甘凉大野。五六乃转笔写登楼之客,因大漠销兵,行人无阻,乃能作出塞壮游。末句愿蕃人向化,如水向南流,与“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同一诗人忠爱之思。(《诗境浅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乔介绍和张乔诗词大全

诗人:张乔

张乔,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全唐诗......
复制作者 张乔
猜您喜欢

虎丘

形式:

维舟与客访兴亡,寺有残僧说故王。 宝物已销龙虎气,奎章犹射斗牛光。 为妖真女花藏墓,说法生公月满堂。 邂逅一樽归路远,樵歌牧笛送斜阳。

复制 汪元量 《虎丘》
类型: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形式:

西兴渡口乱啼鸦,锦缆牵江目力赊。 六馆衣冠沦道路,三宫珠玉走风砂。 山川不尽心难老,岁月忧煎发渐华。 行到湘南归不得,倚门应是望天涯。

复制 汪元量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扬州

形式:

重到扬州十载余,画桥雨过月模糊。 后皇庙里花何在,炀帝隄边柳亦枯。 陂麦青青嘶乱马,城芜冉冉落群乌。 人生聚散愁无尽,且小停鞭向酒罏。

复制 汪元量 《扬州》
类型:

燕歌行

形式:

北风刮地愁云彤,草木烂死黄尘蒙。 挝鞞伐鼓声咚咚,金鞍铁马摇玲珑。 将军浩气吞长虹,幽并健儿胆力雄。 战车轧轧驰先锋,甲戈相拨声摩空。 雁行鱼贯弯角弓,披霜踏雪渡海东。 斗血浸野吹腥血,捐躯报国效死忠。 鼓衰矢竭谁收功,将军卸甲入九重。 锦袍宣赐金团龙,天子锡宴葡萄宫。 烹龙炰鸾割驼峰,紫霞潋滟琉璃锺。 天颜有喜春融融,乞与窈窕双芙蓉。 虎符腰佩官益穹,归来贺客皆王公。 戟门和气春风中,美人左右如花红。 朝歌夜舞何时穷,岂知沙场雨溼悲风急, 冤魂战鬼成行泣。

复制 汪元量 《燕歌行》

闻父老说兵

形式:

昔闻天兵入西蜀,鞞鼓乱挝裂岩谷。 金鞍战马踏云梯,日射旌旗红{上竹下敕}{上竹下敕}。 黑雾压城尘涨天,西方杀气成愁烟。 钓鱼台畔古战场,六军战血平三川。 天寒日落愁无色,将军一剑万人敌。 妇女多在官宫中,兵气不扬长太息。

复制 汪元量 《闻父老说兵》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