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小像

现代 :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注释

自题小像:这首诗原无题目,诗题为作者好友许寿裳在其发表的《怀旧》一文中所加。 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语出《庄子·庚桑楚》:「不可内(纳)于灵台」。郭象注:「灵台,心也。」 神矢:爱神之箭。据《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记载:「丘比特是小爱神,也有人叫他做弓神,……他的箭有些是金子造的,箭头非常尖锐,凡是被射中的人,无不立刻就深深地发生了爱情。可是另外有一些箭,是用没有光彩的铅造成的,箭头很钝,那些被它射中的人,就只有彼此互相憎恨。」作者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 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磐,扁而厚的大石。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 故园:故国、祖国。 寄意寒星:语出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宋玉以流星比贤人。这里的寒星从「流星」转化而来。寄意寒星,是说作者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 荃(quán)不察:语出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不察,不理解。 荐:奉献。 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史记》记载:中国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复姓轩辕,所以轩辕黄帝被称为汉族始祖,由此引申为「中华民族」或「中国」。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第一句作者倾吐自己内心蓄积的爱国感情,第二句叙述自己爱憎的原因,第三句总括前两句内容,并作了转折,流露出感到「同胞未醒」的苦闷忧虑,尾句是为国献身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精神。全诗诚挚恳切,雄健激昂。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锺敬文:鲁迅这首七绝,是他满腔火热的忧愤和奋斗激情的表现。而这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又是这种表现的喷火口。 茅盾:他的《自题小像》就表示了把生命献给祖国的决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鲁迅
猜您喜欢

夜行船

形式:

剪水天风吹醉醒。高楼外、冻云愁凝。袖口香寒,歌喉春暖,不管雁边寒紧。 琼屑瑶花飞碎影。应须待、玉田千顷。小约梅英,教吟柳絮,春在绣红鸳锦。

复制 高观国 《夜行船》
类型:

念奴娇

形式:

万岩灵秀,拱崇台飞观,凭陵千尺。清磬一声帘幕冷,无复宫娃消息。响屉廊空,采香径古,尘土成遗迹。石闲松老,断云空锁愁寂。 专宠谁比轻颦,楚腰吴艳,一笑无颜色。风月荒凉罗绮梦,输与扁舟归客。舞阕歌残,国倾人去,青草埋香骨。五湖波淼,远空依旧涵碧。

复制 高观国 《念奴娇》
类型:

山花子 七夕

形式:

袅袅天风响佩环。鹊桥有女夜乘鸾。也恨别多相见少,似人间。 银浦无声云路渺,金风有信玉机闲。生怕河梁分袂处,晓光寒。

复制 高观国 《山花子 七夕》

西江月

形式:

小舫半帘山色,断桥两岸秋阴。芙蓉消息已愁深。 红染云机翠锦。 几度烟波共酌,半生风月关心。飞来鸥鹭是知音。 一笑歌边醉醒。

复制 高观国 《西江月》

暑中杂咏

形式:

嘉果浮沉酒半醺,床头书册乱纷纷。 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

复制 苏舜钦 《暑中杂咏》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