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

长江远映青山,回首难穷望眼。扁舟来往蒹葭岸,烟锁云林又晚。篱边黄菊经霜暗,囊底青蚨逐日悭。破情思晚砧鸣,断愁肠檐马韵,惊客梦晓钟寒。归去难,修一缄回两字报平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回首眺望,只见长江外青山数点,江水浩浩茫茫,无际无边。长满芦苇的岸旁,小船来来往往,穿梭不断。又到了黄昏时分,林子罩上了一层暮烟。篱边的黄菊经秋霜而凋谢,而我日益拮据,一天天消耗着行囊中不多的金钱。那暮色中的捣衣声常常扰乱了我的情怀,檐下铁马叮咚作响,使我肝肠寸断;而清冷的晓钟声,又无数次惊破了我的梦,再也无法入眠。要回家是那样的艰难,我只能写一封信,报上“平安”两字,以抚慰家人对我的惦念。

注释
蒹葭:芦苇。
青蚨:金钱的别称。悭(qiān):指稀少。
砧:捣衣的座石或垫板。
檐马:悬于檐下的铁瓦或风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一支“旅中”,实际上包括了旅程的两种情味。前四句的醉高歌是在舟船的动行中,而后七句的摊破喜春来则是泊岸后的旅宿。行、宿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

  醉高歌记行,主要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心情。作者笔下出现了长江和远山,江中来往着大小船只,也包括诗人自己乘坐的航船,江岸的近处为大片的芦苇,远处是一道道树林。从长江的远映青山、难穷望眼,反映了作者已在江上行过漫长的途程;江流浩瀚,扁舟来往,这一切都会牵惹起“旅中”强烈的漂泊情绪;而“烟锁云林又晚”,呈现出一派暮气沉沉的客乡景象,“又晚”的“又”字还带有羁旅日久、光阴蹉跎的感慨意味。笔墨虽然不多,却写出了旅中浪迹天涯的一重客愁。

  摊破喜春来也有写景,但更多地直接结合着作者的感想。“篱边”句点出深秋的节令,“囊底青蚨逐日悭”,则述出了客中困顿失意的处境。接着,诗人用三句鼎足对,细绘了旅宿中不寐的伤心情状。造成他彻夜难眠的,是“晚砧”、“檐马”、“晓钟”的声响,平白增重了诗人的孤寂感和失落感。这种孤苦的情味,是旅中孤独凄清的又一重客愁的表现。前一重客愁还能假借行程中的景物作为散虑的寄托,而在长夜止宿中,所表现出的旅愁就只能任它凝聚在心头了。

  结尾两句,是在晓钟惊梦的挨守中,起身修写家书的情景。这一笔看似寻常,细细体味,却是饱含辛酸。诗人吐出“归去难”,这一沉重的现实已是不堪;而他还要向遥远的亲人掩饰真相,强自“回两字报平安”,其苦心孤诣就不能不使读者更觉震动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顾德润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佑末前后在世。以杭州路吏,迁平江。德润工作曲,太和正音谱评为“如雪中乔木。”尝自刊九山乐府、诗隐二集《录鬼簿》传世。北宫词纪、太平乐府中收载他的散曲不少。...
复制作者 顾德润
猜您喜欢

次韵功远兄惠诗见劳

形式:

平生闻父师,择术明诺谔。 岂不依德言,其奈根器弱。 昕庭开兽樽,坐听诸臣咋。 谁其酌尝之,自牖勤纳约。 维时鹤山翁,铁作元祐脚。 振鬣一以鸣,万马立皆却。 此老埋虎丘,自顷气何索。 徽音阕不嗣,吾侪得无怍。 偶从锋镝馀,来被缨组缚。 每怀季父风,自笑吾痹恶。 十驾希乘黄,其敢自菲薄。 啾啾竟何裨,有如丛间爵。 那知桓将军,早已惮孙绰。 鴥彼韝上鹰,掣臂将汝攫。 何不追冥鸿,幡然见几作。 会逢故人刘,危言取眙愕。 腥庮忌雕胡,薋菉妒芳若。 遂仇作俑人,意欲屏医药。 乐哉馀不亭,闲身颇堪著。 寒溪静可鉴,青山崒如削。 未能及黎侯,且可栖晋鄂。 凭谁共行藏,归语故山鹤。

复制 高斯得 《次韵功远兄惠诗见劳》
类型:

题清芬阁二首

形式:

平生无梦到班行,留得清名与世长。 此老风流胜此谢,诸郎佳句似池塘。 挂云出屋须临赋,卓笔名题信似狂。 小泊便思安石渚,他年容我听鸣鴹。

复制 陶迁 《题清芬阁二首》

城东寄王越州

形式:

五年不出青门道,邂逅寻春此一回。 忽忆秦川贵公子,桃花落尽合归来。

复制 高茂华 《城东寄王越州》

过九疑

形式:

行尽平冈十里间,好山迎我翠相环。 九疑更在云深处,只恐天高不可攀。

复制 马大同 《过九疑》

题龙潭石岩

形式:

揽辔观风只课程,风云要挹楚乡清。 晨旌几碍观山目,夜柝翻惊梦月情。 观者宁知部使者,平生元是老书生。 沧浪何处无人识,欲往从之一濯缨。

复制 马大同 《题龙潭石岩》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