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厦门之役

莫讶人民遭难,岂知神佛依然。
失意必定如是,地理故致播迁。

诗人:江日升

江日升,迄于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郑克塽降附清朝,凡六十三间事,依年编次,并于文字叙述中不时利用附注、附记、按语的方式补充说明。江日升在其自序云:「闽人说闽事,以应纂修国史者采择焉」、「就其始末,......
复制作者 江日升
猜您喜欢

咏史 其一

形式:

浩浩今古,茫茫长途。俯仰上下,局蹐微躯。学书学剑,卓荦为儒,横览百家,高挹典谟。 腾踔奇伟,斯称吾徒。思通八极,目想九区。

复制 章学诚 《咏史 其一》

师说

形式:

  韩退之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又曰:“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道之所在,师之所在也。”又曰:“巫医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因怪当时之人以相师为耻,而曾巫医百工之不如。韩氏盖为当时之敝俗而言之也,未及师之究竟也。《记》曰:“民生有三,事之如一,君、亲、师也。”此为传道言之也。授业解惑,则有差等矣。业有精粗,惑亦有大小,授且解者之为师,固然矣,然与传道有间矣。巫医百工之相师,亦不可以概视也。盖有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其相去也,不可同日语矣。知师之说者,其知天乎?盖人皆听命于天者也,天无声臭而俾君治之;人皆天所生也,天不物物而生而亲则生之;人皆学于天者也,天不谆谆而诲而师则教之。然则君子而思事天也,亦在谨事三者而已矣。   人失其道,则失所以为人,犹无其身,则无所以为生也。故父母生而师教,其理本无殊异。此七十子之服孔子,所以可与之死,可与之生,东西南北,不敢自有其身。非情亲也,理势不得不然也。若夫授业解惑,则有差等矣。经师授受,章句训诂;史学渊源,笔削义例;皆为道体所该。古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竹帛之外,别有心传,口耳转受,必明所自,不啻宗支谱系不可乱也。此则必从其人而后受,苟非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学问专家,文章经世,其中疾徐甘苦,可以意喻,不可言传。此亦至道所寓,必从其人而后受,不从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苟如是者,生则服勤,左右无方,没则尸祝俎豆,如七十子之于孔子可也。至于讲习经传,旨无取于别裁;斧正文辞,义未见其独立;人所共知共能,彼偶得而教我;从甲不终,不妨去而就乙;甲不我告,乙亦可询,此则不究于道,即可易之师也。虽学问文章,亦末艺耳。其所取法,无异梓人之及琢雕,红女之传吃绣,以为一日之长,拜而礼之,随行隅坐,爱敬有加可也。必欲严昭事之三而等生身之义,则责者罔,而施者亦不由衷矣。   巫医百工之师,固不得比于君子之道,然亦有说焉。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亦当生则服勤,而没则尸祝者也。古人饮食,必祭始为饮食之人,不忘本也;况成我道德术艺,而我固无从他受者乎?至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则观所得为何如耳。所争在道,则技曲艺业之长,又何沾沾而较如不如哉?   嗟夫!师道失传久矣。有志之士,求之天下,不见不可易之师;而观于古今,中有怦怦动者,不觉冁然而笑,索焉不知涕之何从,是亦我之师也。不见其人,而于我乎隐相授受,譬则孤子见亡父于影像,虽无人告之,梦寐必将有警焉。而或者乃谓古人行事,不尽可法,不必以是为尸祝也。夫禹必祭鲧,尊所出也;兵祭蚩尤,宗创制也。若必选人而宗之,周、孔乃无遗憾矣。人子事其亲,固有论功德而祧祢以奉大父者邪?

复制 章学诚 《师说》

咏史 其四

形式:

仰看鸟高飞,再翱复再翔。养雏三十年,羽翼成文章。 羽翼成文章,壮士胡为嗟嗟戚戚徒心伤。珍食盈案,咽不暇尝。 拔剑出门,我马玄黄。壮心崛强,不肯伤悲。风吹棠梨,春日迟迟。 上览高山松柏之苍苍,下俯黄河流水之滂滂。中有孤客徬徨而踯局,不觉潸焉泣涕之沾裳。

复制 章学诚 《咏史 其四》

咏史 其二

形式:

大鹏一嘘而回溟渤之盈涸,黄鹄再举而知天地之方圆。 世人碌碌争界于触蛮之内,大人独立乃能持变化之权。 文弊道散,庄生狂言。飞腾缥缈,宇宙无痕。天之滨,江之濆。 有怪物,不可驯。北极羁翎南沈鳞,风雷变化成一身。 已矣哉,陋儒日齧章句训诂何足询。

复制 章学诚 《咏史 其二》

师说

形式:

  韩退之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又曰:“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道之所在,师之所在也。”又曰:“巫医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因怪当时之人以相师为耻,而曾巫医百工之不如。韩氏盖为当时之敝俗而言之也,未及师之究竟也。《记》曰:“民生有三,事之如一,君、亲、师也。”此为传道言之也。授业解惑,则有差等矣。业有精粗,惑亦有大小,授且解者之为师,固然矣,然与传道有间矣。巫医百工之相师,亦不可以概视也。盖有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其相去也,不可同日语矣。知师之说者,其知天乎?盖人皆听命于天者也,天无声臭而俾君治之;人皆天所生也,天不物物而生而亲则生之;人皆学于天者也,天不谆谆而诲而师则教之。然则君子而思事天也,亦在谨事三者而已矣。   人失其道,则失所以为人,犹无其身,则无所以为生也。故父母生而师教,其理本无殊异。此七十子之服孔子,所以可与之死,可与之生,东西南北,不敢自有其身。非情亲也,理势不得不然也。若夫授业解惑,则有差等矣。经师授受,章句训诂;史学渊源,笔削义例;皆为道体所该。古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竹帛之外,别有心传,口耳转受,必明所自,不啻宗支谱系不可乱也。此则必从其人而后受,苟非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学问专家,文章经世,其中疾徐甘苦,可以意喻,不可言传。此亦至道所寓,必从其人而后受,不从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苟如是者,生则服勤,左右无方,没则尸祝俎豆,如七十子之于孔子可也。至于讲习经传,旨无取于别裁;斧正文辞,义未见其独立;人所共知共能,彼偶得而教我;从甲不终,不妨去而就乙;甲不我告,乙亦可询,此则不究于道,即可易之师也。虽学问文章,亦末艺耳。其所取法,无异梓人之及琢雕,红女之传吃绣,以为一日之长,拜而礼之,随行隅坐,爱敬有加可也。必欲严昭事之三而等生身之义,则责者罔,而施者亦不由衷矣。   巫医百工之师,固不得比于君子之道,然亦有说焉。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亦当生则服勤,而没则尸祝者也。古人饮食,必祭始为饮食之人,不忘本也;况成我道德术艺,而我固无从他受者乎?至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则观所得为何如耳。所争在道,则技曲艺业之长,又何沾沾而较如不如哉?   嗟夫!师道失传久矣。有志之士,求之天下,不见不可易之师;而观于古今,中有怦怦动者,不觉冁然而笑,索焉不知涕之何从,是亦我之师也。不见其人,而于我乎隐相授受,譬则孤子见亡父于影像,虽无人告之,梦寐必将有警焉。而或者乃谓古人行事,不尽可法,不必以是为尸祝也。夫禹必祭鲧,尊所出也;兵祭蚩尤,宗创制也。若必选人而宗之,周、孔乃无遗憾矣。人子事其亲,固有论功德而祧祢以奉大父者邪?

复制 章学诚 《师说》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