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 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至云台 一作:登云台)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远远地看见华山仙女。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太空之中凌空而行。
身穿云霓做的衣裙,拖着宽阔的飘带,轻盈飘拂地升天而行。
她邀请我登上彩云高台,拜见那仙人卫叔卿。
恍惚之间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飞入高空。
俯视中原一带,到处都是安禄山叛军。
鲜血淋漓涂满了野草,安禄山叛军都封爵簪缨。

注释
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
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紫冥:高空。
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豺狼:比喻安史叛军。
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写于安禄山攻破中原之时。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白介绍和李白诗词大全

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
复制作者 李白
猜您喜欢

历下独游

形式:

李杜风流都已远,秪今名士况凋零。 自携一斗山东酒,重上千年历下亭。 小海北涵群水碧,雄城南落万峰青。 萧条凉雨天涯霁,修竹啼莺最可听。

复制 谢肃 《历下独游》

寄舍弟忠原臣二首 其二

形式:

读书也自硕为官,不道驱车值路难。 今日时清身拓落,何人喜极涕汍澜。 未从玄圃安丹鼎,终倚扶桑把钓竿。 兰岳夜来秋雨急,松云深护鹤巢寒。

复制 谢肃 《寄舍弟忠原臣二首 其二》

壬子三月二十日送徐?恭往濠州省觐乃翁季子先生

形式:

再见东风草木蕃,老亲犹自隔淮村。 关山千里不能觐,天地一身何可存。 梦蝶坊深趋晓寝,乘龙洲近侍春尊。 为言别后长相忆,愁听啼莺倚碧轩。

复制 谢肃 《壬子三月二十日送徐?恭往濠州省觐乃翁季子先生》

送侄太五往临濠迎父丧归葬

形式:

云气阴沉日色微,泣亲孤子血霏霏。 古来虽有招魂葬,此去应须抱骨归。 越甸江山凋木叶,淮屯风雨湿麻衣。 苍天岂不怜纯孝,看汝舟车驶若飞。

复制 谢肃 《送侄太五往临濠迎父丧归葬》

寄龙泉长老岱宗兼简白云禅师

形式:

招提城里俯崔嵬,金策争看步绿苔。 龙影晓随崖雨过,鲸音夜送海潮来。 茶烟飏鬓欹禅榻,莲社违盟把酒杯。 早晚相寻白云老,雄文奇句与同裁。

复制 谢肃 《寄龙泉长老岱宗兼简白云禅师》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