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师住九月馀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于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慧能大师从黄梅县五祖弘忍处得到佛法真传后,回到韶州曹侯村,当地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真相。当时有一个儒士叫刘志略,对大师十分尊敬,礼遇周到。刘志略有一个姑妈是尼姑,法名叫无尽藏,经常念诵《大涅槃经》。大师偶然听了她念诵,就对经文的妙谛真义了解得很透彻,于是给无尽藏作解说。老尼姑拿上经卷向大师请教具体文字,大师回答说:“字我不认识,要是义理有问题我能回答。”老尼姑说:“字还不认得,怎么能理解义理呢?”大师说:“各种佛法的妙谛真义和文字没有关系。”老尼姑感到很惊奇,到处告诉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老们,说这个人是一位有道高僧,应该礼遇供养。村中有一个魏武侯曹操的玄孙叫曹叔良的,还有其他一些村民,都很踊跃地前来拜见。当时村里的宝林古寺自从隋朝末年遭遇兵火后已经废弃,村里人就在废庙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佛庙,请大师居住,这里很快就成了弘扬佛法的宝坊圣地。大师在庙里住了九个月,又被抢夺传法衣钵的恶僧党羽追寻迫害,大师就躲到前面的山里去,恶人们放火焚烧山上的草木,大师藏到一块山石后面才得以幸免。至今石头上还有大师趺坐的膝盖痕迹和衣服的褶纹,人们将这块石头叫做避难石。大师想起五祖“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的嘱咐,就又去怀集和四会一带隐居。僧人法海,韶州曲江人,是最早参拜六祖大师的。他问大师:“什么是‘即心即佛’呢?希望能得到您指点教导。”大师回答说:“前一个念头不苦苦执著就是心,后一个念头也不执著非要消除就是佛;心中想一切色相就是心,不想任何色相就是佛。我要是具体解说,永远难以说完。听我念这首偈语: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听了立刻觉悟,也念了一首偈语回敬赞颂:“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慧能介绍和慧能诗词大全

诗人:慧能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
复制作者 慧能
猜您喜欢

陆尧夫母吴夫人挽词

形式:

在姆毋烦训,承家绰有宜。 辛勤当早岁,宴乐近期颐。 既极南陔养,仍深枫树悲。 他年褒女史,不愧管彤诗。

复制 张嵲 《陆尧夫母吴夫人挽词》

余于六月初三日泛舟至奇石洞留题洞中一首

形式:

世人应未到,若士或曾游。 岸隔千峰秀,门临万濑愁。 蜺旌疑可迟,丹洞拟深投。 归去夸尘侣,城闉鹤暂留。

复制 张嵲 《余于六月初三日泛舟至奇石洞留题洞中一首》

赋得山上树

形式:

郁郁复苍苍,扶疏翻晓光。 岂能偏雨露,只益早风霜。 萧瑟秋将暮,纷披叶尽黄。 深溪调鼎树,岁晚独能芳。

复制 张嵲 《赋得山上树》

寄题江月亭

形式:

暮气集江县,斯亭发兴深。 凭栏看巴水,见月过东岑。 浅濑金蛇动,澄潭白璧沉。 天边未归客,折尽此时心。

复制 张嵲 《寄题江月亭》

九月十四日登崇山晚归

形式:

阳精天际灭,暮色望中生。 岚气侵衣薄,山风堕叶轻。 林空霜月迥,沙白夜江明。 云里相呼雁,翩翩尚远征。

复制 张嵲 《九月十四日登崇山晚归》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