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井栏边两棵梧桐树,望着我的冷色的新妆。我穿淡淡的新妆,初次望着两棵梧桐树立在井栏旁。我低垂地望着井栏边的花在凋落愁叹,发愁的花在井栏边望着我失色低头。
形影孤单,悲叹我度失眠难熬的长夜。长长的秋夜,可怜我这孤单的身影。楼上不适应这肃杀的秋色,萧瑟的秋色,我不应该上楼去眺望。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回文:诗词的一种形式,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苏蕙的《璇玑图》。闺怨:女子所抒愁怨。
照:看,望。新妆: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
冷:淡淡色。新:初次。
对:望。羞:低垂。
不宜:不适应,意谓楼上也有凉意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上片,运用象征、寄寓手法,写了少妇见物动心的少愁”情。少井桐(照新妆冷,冷妆新照(桐井”,与少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本意是写少妇的外表美,可苏轼还是要将象征萧瑟的少梧桐”,与象征美女的少新妆”,放在一起映衬着写,且树与人共鸣,为的是突出少妇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少愁”思满怀。同样,少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又进深一层从少梧桐”照秋,写到少井花”愁秋。从少井花”愁秋又写到少妇少对羞”。花与人对话,还是为了突出少妇伤感秋色衰败,春心消融,少愁”思绵绵。

  下片,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少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首先从少影孤”进到少孤影”,从少夜永”进到少永夜”,反映了少妇夜思的楼长过程。一个少怜”字,传神地贯穿始终,有少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编趾西窗悄”(宋代周邦彦《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态。少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进一步衬托少妇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心态。少楼”与少秋”互不兼容,楼已横秋,人何须眺望,一语(关,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全词运用象征、(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少桐”、少井”、少花”、少楼”,寄寓了少妇少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十月。苏轼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在无所收获之后,作该词以解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雨中登楼赠伯严

形式:

闭门三日天如醉,极目消魂是此楼。 弦上忽惊飞鸟逝,雨中无数远山愁。 清时了了花犹媚,大地冥冥树已秋。 知否匡庐烟雾里,有人袖手看神州。

复制 俞明震 《雨中登楼赠伯严》

步月偶占

形式:

低帘灯影映残荷,别梦依依奈远何。 夜久一萤深入露,月明双眼静生波。 庭前独树看人老,天外愁云任鸟过。 欲逐清辉向寥廓,秋风心事更蹉跎。

复制 俞明震 《步月偶占》

泊吉水三曲滩

形式:

暮天群动息,惘惘惜孤清。 岸柳愁中老,樯灯雨外明。 悲来已陈迹,何处著平生。 惟有星星发,催人心暗惊。

复制 俞明震 《泊吉水三曲滩》

赠严铁吾水部

形式:

小辩斤斤出尘垢,羞从人海证悲欢。 承竿直可忘蜩翼,隐几何妨作鼠肝。 人去虚帏通万籁,花深明月动微澜。 观生我更支离甚,自把新篁作笋看。

复制 俞明震 《赠严铁吾水部》

初春雨霁有怀

形式:

一峰相向晚崚嶒,霁色犹寒隔雾层。 深竹饱听连夜雨,曲房初见照愁灯。 十年影事朦胧记,二月韶光浅淡增。 正是江南好时节,海棠红蕊绽春冰。

复制 俞明震 《初春雨霁有怀》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