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六节

孟子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淳于髡说:“把名声功业看得很重的人,是为了济世救民,不很看重名声功业的人,是为了独善其身。您是齐国三卿之一,有关上助君王、下救百姓的名声、功业都没有,就要离开齐国,仁者难道原本就是这样的吗?” 孟子说:“身处卑贱的地位,不以自己贤能之身侍奉无德之君,这是伯夷;五次前往商汤那里,又五次前往夏桀那里的,这是伊尹;不厌恶污浊之君,不拒绝做个小官的人是柳下惠。这三个人的处世之道并不相同,但大方向是一致的。这一致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说就是仁。君子做到仁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处处相同呢?” 淳于髡说:“鲁穆公的时候,公仪子执政,子柳、子思当大臣,鲁国的国土削减得更厉害了。像这样,贤德的人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 孟子说:“虞国不任用百里奚,因而亡国,秦穆公重用百里奚,因而称霸。不任用贤人就会导致灭亡,想要勉强支撑都是做不到的。” 淳于髡说:“从前王豹住在淇水边的时候,住在河西的人都善于唱歌,绵驹住在高唐,齐国西部的人都善唱歌,华周、杞梁的妻子擅长哭夫,因而改变了国家的民俗。里面存在的东西,一定会体现在外面。做某种事,却不见功效的,我从未见过。因此说,是没有贤人;有的话,我一定会知道他。” 孟子说:“孔子做鲁国司寇的时候,不被重用,跟随君主祭祀,祭肉没有送到他这里,于是没顾上摘掉祭祀时戴的礼帽,就离开了。不了解孔子的人以为他是为了祭肉的缘故,了解孔子的人认为他是为了鲁君的失礼而离开的。至于孔子,他就是想要担点小罪名离开,不想随便走掉。君子所做的事,普通人本来就不能了解。”

注释

淳于髡(kūn):人名。姓淳于,名髡,齐国人。 三卿:在孟子所处时代,一般指上卿、亚卿和下卿。名实未加于上下:指未建立功业,未曾兼济;上指国君,下指百姓。 公仪子:即公仪休。子柳:即泄柳,春秋时鲁国人。 王豹:齐人,擅长歌唱。河西:黄河以西,指卫地。讴:歌唱。 绵驹:齐人,擅长歌唱。高唐:地名,故址在今山东禹城西南。 华周:也叫华旋,齐国人。杞梁: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燔(fán)肉:祭肉。燔,通“膰”。税(tuō)冕:脱掉祭祀时戴的礼帽。税,通“脱”,冕是祭祀时戴的礼帽。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子介绍和孟子诗词大全

诗人: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
复制作者 孟子
猜您喜欢

赠祠部令狐郎中

形式:

官初执宪称雄才,省转为郎雅望催。 待制松阴移玉殿,分宵露气静天台。 算棋默向孤云坐,随鹤闲穷片水回。 忽忆十年相识日,小儒新自海边来。

复制 马戴 《赠祠部令狐郎中》

失意书怀呈知己

形式:

直道何由启圣君,非才谁敢议论文。 心存黄箓兼丹诀,家忆青山与白云。 麋鹿幽栖闲可近,鸳鸾高举势宜分。 微生不学刘琨辈,剑刃相交拟立勋。

复制 马戴 《失意书怀呈知己》

江中遇客

形式:

危石江中起,孤云岭上还。 相逢皆得意,何处是乡关?

复制 马戴 《江中遇客》
类型:

秋思二首

形式:

万木秋霖后,孤山夕照馀。 田园无岁计,寒近忆樵渔。

复制 马戴 《秋思二首》
类型:

黄神谷纪事

形式:

霹雳振秋岳,折松横洞门。 云龙忽变化,但觉玉潭昏。

复制 马戴 《黄神谷纪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