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过黄河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类型:

注释

昆仑:昆仑山,在今新疆。
王:同“旺”。
隆:盛。
鼓:敲打船舷。屈原《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而去。”
汗漫:广阔无边。
绵邈:广泛无边、广远。
乘槎:《荆楚岁时纪》载:“张华《博物志》云: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遇织女、牛郎之故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上片落笔先自黄河浊流波涛滚滚,向东流去,永无休止。从空间上自气势之大,从时间上自其存在之久。二者合璧构成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气魄宏大,雄浑恣肆,为全词定调。“经天亘地”六句,从黄河的源头昆仑自起,黄河从昆仑发轫,横亘加天地之间,狂飚巨浪,激越澎湃,轰鸣震天,六句自尽黄河声威。以下由自景转入人事,黄河流经中原,哺育中原,使中原旺气长存。黄河的声势象征了元朝的国势。当时正是元朝鼎盛时期,词人由黄河的壮阔而想到国家的强大,情景相融,不仅加深描自的力度,而且也符合特定的政治环境和人物心态。

  下片转向对“过黄河”的描自。黄河的气势,振奋了渡河人的心胸,因此在渡河时神采飞扬,慷慨激越,扣舷高歌,歌声“响凝空碧”,透出了词人内心蕴蓄的豪情。“壮游”三句抒自自己壮游天下的雄心,由黄河之壮美联想到祖国河山之壮丽,激发了词人想要历尽祖国名山大川,饱览天下胜境,随处吟咏的愿望。下文还进一步自出他想像汉代张骞一样,乘槎追寻黄河源头,遨游银河,在壮游之中又融进浪漫成分,在浪漫想象的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抒自“过黄河”的激情豪兴。乘浮槎究河源,是对上片黄河源头的照应,上下一气,首尾照应,用“我欲”、“谁夸”领起,是词人主观意识的体现,总揽全文。全词把黄河雄壮的气势和自己的豪迈胸襟互相渗透,妙合无隙,风格雄浑闳肆,气势磅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许有壬

元汤阴人,字可用。许熙载子。善笔札,工辞章。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同知辽州事,禁胥隶扰民。冤狱虽有成案,皆为平反。至治间,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顺帝元统间,为中书参知政事。彻里帖木儿奏罢进士科,廷争甚苦而......
复制作者 许有壬
猜您喜欢

曹侍郎乃母挽诗

形式:

曹家少司寇,至孝奉慈闱。 衣贮亲缝线,堂县旧断机。 喜崇二品养,遽动九原归。 天恩下鸾诰,千岁有光辉。

复制 杨士奇 《曹侍郎乃母挽诗》

胡敏御史致事出梅求题余于胡有旧故赋二诗识别 其二

形式:

五月出都畿,东风暑雨微。 济河新涨发,淮浦片帆归。 朋旧惊霜鬓,乡闾重绣衣。 岁寒怡老处,梅雪共清辉。

复制 杨士奇 《胡敏御史致事出梅求题余于胡有旧故赋二诗识别 其二》

寄王宗豫 其一

形式:

相别岁频改,相思心未降。 故家沧海国,高卧白云窗。 适趣琴三叠,随游鹤一双。 东来抱锦轴,喜见笔如杠。

复制 杨士奇 《寄王宗豫 其一》

胡敏御史致事出梅求题余于胡有旧故赋二诗识别 其一

形式:

秘馆曾同事,流年四十馀。 花封有嘉政,柏府重清誉。 致事新恩命,怀乡旧隐居。 湖塘三百亩,已免贡菱租。

复制 杨士奇 《胡敏御史致事出梅求题余于胡有旧故赋二诗识别 其一》
类型:

戴诚问挽诗

形式:

□携如昨日,寤寐想平生。 操比寒松劲,心同秋水清。 诗书安素业,身世避浮荣。 冢树西风里,凄凉故旧情。

复制 杨士奇 《戴诚问挽诗》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