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亭记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澱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入闽、越之隩阻,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周澱山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崑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南岸定居。 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现在澱山公一天比一天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坐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经认为悠然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澱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可以重用的人才,还—定推崇澱山公。大概澱山公没有被世人所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 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我将要跟随澱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澱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澱山公游历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览邹山,游历嵩山及少室山之间,涉游东海和南海;进入福建和浙江两地深险难行的地域,这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头有什么不同呢?回想澱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吧!庄子说:“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她心里就舒畅,即使丘陵萆木杂芜,掩蔽了十分之九,心里仍然舒畅。何况是亲身见闻到本来面目的呢?”我获得陪同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荣耀,冒昧地写下了这篇文章。

注释

外家:指外祖父家。 吴淞江:又名苏州河,在今江苏省南部、上海市西部,流经崑山。 千墩浦:归有光《前山丘翁寿序》:“吴郡太湖之别,为澱山湖,湖水溢出为千墩浦,入于吴淞江。当浦入江之处,地名千墩;环浦而居者,无虑数千家。” 表兄澱山公:周大礼别号澱山,系因澱山湖之地而名。归有光的母亲周桂与周大礼的父亲周书同一祖父。 自田野登朝:指周大礼于嘉靖十一年考中进士而入仕途。 宦游:古人指外出做官。 归:指罢官里居。 僦(jiù)居:租房。 县城:指昆山县城。 嘉靖三十年:即公元1551年。 定卜:指定居。 马鞍山:在今江苏崑山境内,又名玉峰。其形如马鞍,故名马鞍山。 阳:山的南面。 娄水:即娄江。归有光《见村楼记》:“崑山治城之隍,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 阴:水的南面。 颓(tuí)然:坍塌的样子。 杳霭:云雾飘渺的样子。 靖节:即陶渊明(公元365年—公元427年),晋浔阳(今属江西)人,一名潜,字元亮。曾为州祭酒,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后为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归隐,以诗酒自娱。他诗风恬淡,状写山川田园之美,朴素自然。有《陶渊明集》,世称靖节先生。《晋书》《宋书》皆有传。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雕绘:指刻意修饰文字。 中无留滞:指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 天壤间物:指天地间的万物。 道:这里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者,万理之所稽也。” 声绩:指声名与功绩。 妒媢:即妒忌。 殆:大概。 未能以忘于世:指没有被世人所忘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句:见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大意是说,归鸟群使人感受到真朴自然的意趣,忘了再加辨析。李善注“欲辨已忘言”云:“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乌得:哪里能够。 泰山:我国五岳中的东岳,主峰在今山东泰安市北,山上名胜古迹众多。 邹峄:即峄山,又名邹山,在今山东邹城东南。秦始皇曾登此山刻石记功。 嵩:即嵩山,五岳中的中岳,在今河南登封以北。 少:指少室山,为嵩山三高峰之一。《名山记》:“嵩山中为峻极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有著名的少林寺。 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周大礼曾受“广南之命”,见归有光《封中宪大夫兴化知府周公行状》一文。 闽、越:指今福建与浙江一带。 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 兹山:指马鞍山。 何啻(chì):何异于。 礨(lěi)石:大石。 庄子:即庄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战国宋蒙人,曾为漆园吏,著《庄子》十馀万言,主张清静无为。《史记》有传。以下引文见《庄子·则阳》。 旧国旧都:指故乡。 畅然:欢快的样子。成玄英疏云:“少失本邦,流离他邑,归望桑梓,畅然欢喜。” 草木之缗(mín):草木丛生,芒昧不分之意。 入之者十九:指进入于丘陵草木所掩蔽之中,见十识九。 犹之畅然:意谓出于外而可望见者止十之一,却仍然欢快喜悦。 见见闻闻:看到曾经看过的,听到曾经听过的。指接触到熟悉的事物。 获侍斯亭:获得陪同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荣耀。此乃谦词。 僭(jiàn):谦词。指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职权、名义行事。这里代指周大礼写作此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归有光介绍和归有光诗词大全

诗人: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
复制作者 归有光
猜您喜欢

云谷陪谒白沙祠

形式:

惯蜡登山屐,春山伴客游。 宛见江门钓,疑登碧玉楼。 浩气乾坤薄,闲情雪月谋。 两生存礼乐,三代可伊周。 为恋圭峰日,频旋燕邸舟。 尼封谁复待,昼出岂能留。 紫陛挥金马,沧江狎玉鸥。 功名超帝霸,轩冕傲公侯。 花柳东风晓,藤蓑北国秋。 渔歌听自足,鸿造句偏酬。 问道来燕楚,抠衣遍越欧。 嗟予生独晚,仰止亦何求。 沙贝惭遗钵,天关溯末流。 岁供蘋藻礿,时接鼎烟浮。 去住踪难定,羹墙梦岂休。 空中虚立木,安得足巅头。

复制 庞嵩 《云谷陪谒白沙祠》

赠霍勉衷应召赴浙鄞任

形式:

紫府横箫越客歌,月明江水若情何。 送君浙路飞仙棹,饶我江门老钓蓑。 抚剑再看龙出匣,负图今见马腾河。 箕山汭水匡尧略,一笑谁分与仲多。

复制 庞嵩 《赠霍勉衷应召赴浙鄞任》

小金山送别高象峰

形式:

天风飞舄妙高台,缥缈天花落酒杯。 青琐岂无行客过,紫宸端重使君来。 千秋吾道当空日,万里归程接斗台。 不尽江干留别意,几时凭寄岭南梅。

复制 庞嵩 《小金山送别高象峰》

天山堂避暑

形式:

六月炎荒疑冻雪,天山池馆枕幽城。 已无酷吏阶前拥,时有故人天上迎。 竹叶影侵诗骨瘦,柳梢柔扬葛衣轻。 出门咫尺驱驰地,便有炎凉几世情。

复制 庞嵩 《天山堂避暑》

望岳麓书院

形式:

衡阳岳麓仍方广,到处朱张有院祠。 岂为游踪当日重,只缘经训后人师。 长沙不为长江改,圣学偏忧末学岐。 义利分明真实践,却谁虚见议当时。

复制 庞嵩 《望岳麓书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