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赞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亦是双瞳孔。项羽也是双瞳人。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

注释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自杀。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正如本文所说,“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赞:文章最后的论赞部分。这里是作者在叙事之后,以作者的口气写的议论、总结及补充的文字。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太史公:司马迁自称。周生:汉时的儒生,姓周,事迹不详。舜:虞舜,我国上古时代的帝王。盖:原来。重瞳子(瞳tóng):一个眼珠里有两个瞳孔,古人认为这是神异的人物。
苗裔(-yì):后代子孙。暴:急骤;突然。?“岂……邪?何……也?”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为什么……呢?”“岂”同“何”前后呼应,表示猜测的疑问句。
夫:用在句首,表示阐发议论的语气。陈涉:名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人,他同吴广首先起兵反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首难(-nàn):首先起来造反。蜂起:比喻如蜂拥而起,极言其多。胜(shēng):尽;全部。
非有尺寸:谓没有一尺一寸的土地。陇亩:田野。这里指民间。将:率领。五诸侯:指齐、赵、韩、魏、燕(yān)。项羽属楚,合为六国起义军队。近古:当时是指春秋战国以来的时代。也:用在句末,表示坚决的语气。
背关怀楚:谓放弃关中形胜之地,怀念楚国,东归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义帝:楚怀王孙,名心。公元前208年,项梁立心为楚怀王。公元前206年,项羽尊他为义帝,后来又把他放逐到长沙。难矣:意思是说,在这种种错误措施之下,想成功是很困难的。矣,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的语气。
矜(jīn):夸耀。功伐:功勋。 奋:逞弄。谓:以为。力征:武力征伐。经营:整顿,统治。东城: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寤:通“悟”。
乃:却,反。引:援引。这里有借口、推托的意思。天亡我:天要灭亡我。这两句是项羽自杀前说的话。“岂不……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吗!”反诘句,用否定来表示肯定的语气。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自怀王入秦不反(“反”通“返”,返回)

二、一词多义1、遂举吴中兵(举:发动)
2、籍为裨将,徇下县。(裨将:副将、偏将)(徇:巡行示众)
3、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官员,狱掾:典狱官。)
4、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部勒:部署,组织;阴:暗中。)

三、词类活用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动词的为动用法,为……生气发怒。)
2、梁以此奇籍 (意动用法,认为……是奇才。)
3、于是项梁然其言  (意动用法,认为……是正确的。)
4、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名词作动词,灭族。)
5、与怀王都盱台。(名词作动词,驻守国都。)

四、特殊句式谕以所为起大事   状语后置句
封于项  被动句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状语后置句
梁父即楚将项燕 判断句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动句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被动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项羽本纪》为《文记》的名篇,项羽是司马迁重点刻画的历文人物之一。这篇赞语作为《项羽本纪》的结尾,用极为简洁的文字,对项羽的一生作了历文的总结,颇具权威性。项羽乃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为此这篇赞语也就从传奇处的手:虞舜和项羽本来没有血缘关系,然而两个人都是双瞳孔,司马迁以两个人在相貌上的这种共同特征,将项羽和虞舜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的疑问:难道项羽是虞舜的后代吗?这就更突出了项羽这个人物的神秘色彩。

  在论述项羽的光辉业绩时,司马迁强调了他创业的艰难,同时又突出了他发迹的迅速,以及他在历文上的显要地位。秦末群雄蜂起,逐鹿天下;而项羽本无尺寸之地,却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成为天下霸主,政由已出,是数百年未曾出现过的英雄人物。尽刘项羽未能履践天子之位,可司马迁还是将他列的专为帝王设计的“本纪”之中。在司马迁看来:项羽顺应了历文潮流,抓住了机遇,同时又具备了杰出的才能。项羽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灭秦称霸的大业;然而仅仅过了五年,他便败在刘邦的手下。司马迁从两个方面指出项羽失败的原因:一为他杀义帝而自立,结果众叛亲离;二为奋其私智而不效法古代。司马迁论述项羽失败的原因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不全面。笔者认为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失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勇猛过人却生性残暴,不听谋士范增的建议,一错再错,最终众叛亲离。哪怕重回江东,也不能卷土重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项羽本纪赞》是司马迁为《史记·项羽本纪》的赞语,列在该篇末尾。赞语是司马迁在《史记》重要篇章之后,以“太史公曰”的口气议论、总结或补充的文字。在《项羽本纪赞》中,作者既肯定了项羽的胆略与才智,同时也严肃的批评了项羽的残酷暴虐、刚愎自用。此种颇似于评论的“赞”的形式,乃司马迁首创,并被后世史书所沿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司马迁介绍和司马迁诗词大全

诗人: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
复制作者 司马迁
猜您喜欢

送卢舍人朝觐

形式:

膻行无为日,垂衣帝道亨。 圣真千载圣,明必万年明。 重德须朝觐,流年不可轻。 洪才传出世,清甲得高名。 罕玉藏无映,嵇松画不成。 起衔轩后敕,醉别亚夫营。 烧阔荆州熟,霞新岘首晴。 重重尧雨露,去去汉公卿。 白发应从白,清贫但更清。 梦缘丹陛险,春傍彩衣生。 既握钟繇笔,须调傅说羹。 倘因星使出,一望问支铿。

复制 贯休 《送卢舍人朝觐》

上冯使君山水障子

形式:

忆山归未得,画出亦堪怜。 崩岸全隳路,荒村半有烟。 笔句冈势转,墨抢烧痕颠。 远浦深通海,孤峰冷倚天。 柴棚坐逸士,露茗煮红泉。 绣与莲峰竞,威如剑阁牵。 石门关麈鹿,气候有神仙。 茅屋书窗小,苔阶滴瀑圆。 松根击石朽,桂叶蚀霜鲜。 画出欺王墨,擎将献惠连。 新诗宁妄说,旧隐实如然。 愿似窗中列,时闻大雅篇。

复制 贯休 《上冯使君山水障子》
类型:

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

形式:

捧诏动征轮,分飞楚水滨。 由来真庙器,多作伏蒲人。 舍鲁知非愿,朝天不话贫。 沙头千骑送,岛上一蝉新。 莫使身侵贵,无矜贵逼身。 玉阶凝正色,兰苑涨芳尘。 銮辂方离华,车书渐似秦。 流年飘倏忽,书札莫因循。 凉雨鸣红叶,非烟闭紫宸。 凭将西社意,一说向荀陈。

复制 贯休 《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

送僧人入石霜

形式:

举世祗堪吁,空知与道俱。 论心齐至圣,对镜破凡夫。 业王如云合,头低似箭驱。 三清徒妄想,千载亦须臾。 唯我流阳叟,深云领毳徒。 尽骑香白象,皆握月明珠。 寂寞排松榻,斓斑半雪须。 苔侵长者论,岚蚀祖师图。 翠巘金钟晓,香林宝月孤。 兟兟齐白趾,赫赫共洪炉。 山色锄难尽,松根踏欲无。 难评传的的,须到不区区。 撩舍新罗瘦,炉烟榾柮粗。 烧畬平虎窟,分瀑入香厨。 师去情何切,人间事莫拘。 穿林宿古冢,踏叶揭空盂。 无事终无事,令枯便合枯。 他年相觅在,亦不是生苏。

复制 贯休 《送僧人入石霜》

送杜使君朝觐

形式:

借寇借不得,清声彻帝聪。 坐来千里泰,归去一囊空。 遗爱封疆熟,扳辕草木同。 路遥山不少,江静思无穷。 花舸冲烟湿,朱衣照浪红。 援毫两岸晓,欹枕满旗风。 道罕将人合,心难与圣通。 从兹林下客,应□代天功。

复制 贯休 《送杜使君朝觐》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