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年年雪里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八句,上阕四仄韵,下阕三平韵。 挼(ruó):揉搓。 无好意:心情不好。 赢得:落得。 海角天涯:犹天涯海角。本指僻远之地,这里当指临安。 萧萧两鬓生华:形容鬓髮花白稀疏的样子。 故应:还应。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的深层语义,当与《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和《忆秦娥·临高阁》的“西风”埒同,均当喻指金兵对南宋的进逼。因此,结拍的“梅花”除了上述作为头饰和遣愁之物外,尚含有一定的象征之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清平乐·年年雪里》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此词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全词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山东大学教授王延梯《读〈清平乐〉》: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词的名篇之一,词人借咏梅表现国破家亡,沦落天涯的痛苦、寄托作者对国势衰颓的深沉忧虑······这首词是作者人生道路上乐哀生活的概括和总结。正如她在《金石录后序》中说的:“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遽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作者截取自已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从而使人感到时代脉搏的跳动。这首词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从章法上看,词人摄取了三个不同时期的赏梅片段,从早年,经中年,至暮年。次序井然不紊。但三层写来又非平叙。早年是“常插梅花醉”,中年是“挼尽梅花无好意”,晚年是“难看梅花”。这一“醉”,一“挼”,一“难”,使词意一转再转,跌宕生姿。另外,词的对比衬托手法也很突出。上阕以往年梅花开放时节两次赏梅的不同心情作对比,而上阕的两次赏梅又有力地衬托了下阕的难以赏梅,从而深化了主题。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词为晚年所做,借赏梅自叹身世。上阕忆旧,“年年雪里”二句,回忆早年与赵明诚共同赏梅的欢快情景。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三四句当写丧后,“挼”的动作、将女主人触景伤神的状态,形容得惟妙惟肖。“满衣清泪”与“醉”对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处境、不同心境。下阕叙今。词人飘泊天涯,远离故土,年华飞逝,两鬓斑白,与上阕首二句所描女性形象遥相对照。三四句又扣住赏梅,以担忧的口吻说出:“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表面写自然现象:看风势晚上赏不成花,实指南宋形势甚恶,极不安定,纵有梅花,难以赏玩。将赏梅与家国之忧联系起来,提高了词的境界。 苏州大学教授杨海明:李清照的这首《清平乐》,却非一般的咏梅词可比。在它里头,实际上寄寓了深切的身世家国之感,所以堪称是首“寄意”之作,它虽也被收录在黄大舆所辑的《梅苑》一书之中,但都显得迥然不群、别具一格······“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风吹落梅,片片飘飞,它的“命运”不正同于作者自身的命运吗?所以,同是写梅花,前期的李清照和后期的李清照,其笔下所呈现的梅花形象,其风貌神情却大异其趣。而究其原因,实在于它们凝聚着不同的生活情致,“反照”着不同的身世心情。在这首《清平乐》中,“梅花”已由前期的“高情雅趣”之象征物,“转化”成了晚年飘零身世的象征物。所以梅花似人,人似梅花,两者浑然打成了“谁怜憔悴更凋零”(《临江仙》)的一片可怜意象,从而把作者哀哀无告、只得与落梅“同病相怜”的家国身世之感推向了一个更加引人同情的新的境界。总观全词,从梅花写起,又以梅花作结;从往昔之赏梅写起,到今日之怜梅告终,其中展示了今昔生活之强烈对照,又充分地显示了作者抚今而追昔、怜花而自伤的痛楚心境,奇寓了远较一般的咏梅词所少见的深广的思想内容。所以称它是《梅苑》中超群之作,此言非为夸张。 辛弃疾学术研讨会理事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这首词可能是李清照南渡后漂泊流离中所作。全面分析这首词,上阕起首“年年”两句是写女词人南渡前许多岁月的生活情景,一个“醉”字最能说明她前期爱梅赏梅的美好情意;接着“挼尽”两句则是写女词人南渡后的生活情景,“清泪”二字最好地说明了她南渡后悲苦凄凉的心情。很清楚,从内容分析,上阕托今忆昔,表现了她南渡前后的不同时期不同生活情景;从艺术分析,是一种对比形式。下阕“今年”句,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虽与上阕“年年”是明显的对比,但仔细深入地分析,这里却又不仅仅是对比,而是深入一层,达到层层对比,层层深入,而且突出了“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与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不同。故而结尾“看取”两句既说明风势很大,又暗喻国势危急,从而集中有力地表现了女词人南渡后的飘零之苦,家国之忧。这也正是此词的主旨及用力之所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清照介绍和李清照诗词大全

诗人:李清照

李清照,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
复制作者 李清照
猜您喜欢

夏初临 春暮,闺秀徐若冰制三泖渔庄图扇见惠,并系以诗。赋谢,兼寄云清

形式:

燕子初飞,鼠姑已谢,南薰谁得招凉。 画扇轻罗,远贻喜自吴航。 墨痕犹伴粉痕香。 写明珠、小字成行。 南楼清暇,玉屏东望,遥忆渔庄。 新诗婉约,妙绘空蒙,团圞影里,宛见江乡。 官梅亭舍,于今便作羲皇。 况有篬筤。 付雕镌、并置书床。 意难忘。 飞琼寄声,更报瑶章。

复制 王昶 《夏初临 春暮,闺秀徐若冰制三泖渔庄图扇见惠,并系以诗。赋谢,兼寄云清》
类型:

探芳新 初至京师定寓,时值花朝,微霰忽零,凄然寒色,因呼酒消之,即示黄芳亭、陆聪三

形式:

御街前,渐六花又飘,骡网已憩。 土锉芦帘,仍似冰床雪被。 软红旋拂拭,卸征衫、收短辔。 傍西窗,牢丸兼薄饼,乳潼芳腻。 旬日风霜憔悴。 喜跂脚伸眉,夜来梦寐。 砚匣书签,便与吟朋同试。 今宵黑甜最稳,唤春酤、谋小醉。 待明晨,探禁苑、杏花开未。

复制 王昶 《探芳新 初至京师定寓,时值花朝,微霰忽零,凄然寒色,因呼酒消之,即示黄芳亭、陆聪三》
类型:

湘月 送朱吉人归桐乡

形式:

抱琴归去,唤蜻蛉直下,西水荒驿。 莲叶田田,早映遍十里,鸳湖寒碧。 倚仗寻诗,分泉试茗,老作渔竿客。 虚堂夜雨,对床共伴岑寂。 长恨录别经年,天涯重见,又阳关催拍。 款竹盟鸥,叹冷落多少,吟笺游屐。 柳发梳风,蘋丝点雪,旧侣烟波隔。 灯窗月冷,忍听江馆凉笛。

复制 王昶 《湘月 送朱吉人归桐乡》
类型:

离亭燕 甲戌上元前三日,寒月皎然,疏梅已放,家人小设杯槃,刻日计偕北上,怅然赋此

形式:

檐外冰轮初起。 照入雪梅丛里。 谁道上元三五近,已报征帆斜舣。 整顿小辛盘,唤取一樽浮蚁。 仍作传柑风味。 岂免分携情意。 明镜宝钗无可赠,只有柔情似水。 那禁市楼东,隐隐管弦声细。

复制 王昶 《离亭燕 甲戌上元前三日,寒月皎然,疏梅已放,家人小设杯槃,刻日计偕北上,怅然赋此》
类型:

金缕曲 寄曹来殷

形式:

午节匆匆过。 又玉河、初涨柔蓝,新荷欲破。 昨日直沽双鲤到,不见随风珠唾。 但忆得、琐窗闲坐。 虎仆毫尖龙尾滑,伴秋潭、听雨同吟和。 写新句,定思我。 生涯休更悲催挫。 且优游、琴荐香炉,诗囊药裹。 短簿祠前浓绿好,更好山寻茶磨。 那得许、单衫尘涴。 憔悴京华春梦醒,算故园、归计终须果。 到吴市,共灯火。

复制 王昶 《金缕曲 寄曹来殷》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