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
疏:指稀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孰料, “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 “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清照介绍和李清照诗词大全

诗人:李清照

李清照,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
复制作者 李清照
猜您喜欢

秋月

形式:

夜初色苍然,夜深光浩然。 稍转西廊下,渐满南窗前。 况是绿芜地,复兹清露天。 落叶声策策,惊鸟影翩翩。 栖禽尚不稳,愁人安可眠。

复制 白居易 《秋月》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形式: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 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有月多同赏,无杯不共持。 秋风拂琴匣,夜雪卷书帷。 高上慈恩塔,幽寻皇子陂。 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 儒风爱敦质,佛理赏玄师。 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 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往往游三省,腾腾出九逵。 寒销直城路,春到曲江池。 树暖枝条弱,山晴彩翠奇。 峰攒石绿点,柳宛曲尘丝。 岸草烟铺地,园花雪压枝。 早光红照耀,新溜碧逶迤。 幄幕侵堤布,盘筵占地施。 徵伶皆绝艺,选伎悉名姬。 粉黛凝春态,金钿耀水嬉。 风流夸堕髻,时世斗啼眉。 密坐随欢促,华尊逐胜移。 香飘歌袂动,翠落舞钗遗。 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 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 残席喧哗散,归鞍酩酊骑。 酡颜乌帽侧,醉袖玉鞭垂。 紫陌传钟鼓,红尘塞路岐。 几时曾暂别,何处不相随? 荏苒星霜换,回环节候催。 两衙多请告,三考欲成资。 运启千年圣,天成万物宜。 皆当少壮日,同惜盛明时。 光景嗟虚掷,云霄窃暗窥。 攻文朝矻矻,讲学夜孜孜。 策目穿如扎,锋毫锐若锥。 繁张获鸟网,坚守钓鱼坻。 并受夔龙荐,齐陈鼌董词。 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 中第争无敌,专场战不疲。 辅车排胜阵,掎角搴降旗。 双阙纷容卫,千僚俨等衰。 恩随紫泥降,名向白麻披。 既在高科选,还从好爵縻。 东垣君谏诤,西邑我驱驰。 再喜登乌府,多惭侍赤墀。 官班分内外,游处遂参差。 每列鹓鸾序,偏瞻獬豸姿。 简威霜凛冽,衣彩绣葳蕤。 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 常憎持禄位,不拟保妻儿。 养勇期除恶,输忠在灭私。 下韝惊燕雀,当道慑狐狸。 南国人无怨,东台吏不欺。 理冤多定国,切谏甚辛毗。 造次行于是,平生志在兹。 道将心共直,言与行兼危。 水暗波翻覆,山藏路险巇。 未为明主识,已被幸臣疑。 木秀遭风折,兰芳遇霰萎。 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腾口因成痏,吹毛遂得疵。 忧来吟贝锦,谪去咏江蓠。 邂逅尘中遇,殷勤马上辞。 贾生离魏阙,王粲向荆夷。 水过清源寺,山经绮季祠。 心摇汉皋佩,泪堕岘亭碑。 驿路缘云际,城楼枕水湄。 思乡多绕泽,望阙独登陴。 林晚青萧索,江平绿渺弥。 野秋鸣蟋蟀,沙冷聚鸬鹚。 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白醪充夜酌,红粟备晨炊。 寡鹤摧风翮,鳏鱼失水鬐。 闇雏啼渴旦,凉叶坠相思。 一点寒灯灭,三声晓角吹。 蓝衫经雨故,骢马卧霜羸。 念涸谁濡沫,嫌醒自歠醨。 耳垂无伯乐,舌在有张仪。 负气冲星剑,倾心向日葵。 金言自销铄,玉性肯磷缁。 伸屈须看蠖,穷通莫问龟。 定知身是患,应用道为医。 想子今如彼,嗟予独在斯。 无憀当岁杪,有梦到天涯。 坐阻连襟带,行乖接履綦。 润销衣上雾,香散室中芝。 念远缘迁贬,惊时为别离。 素书三往复,明月七盈亏。 旧里非难到,馀欢不可追。 树依兴善老,草傍静安衰。 前事思如昨,中怀写向谁。 北村寻古柏,南宅访辛夷。 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颐。 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悲。 不饮长如醉,加餐亦似饥。 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微之。

复制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和郑元

形式:

勤苦成名后,优游得意间。 玉怜同匠琢,桂恨隔年攀。 山静豹难隐,谷幽莺暂还。 微吟诗引步,浅酌酒开颜。 门迥暮临水,窗深朝对山。 云衢日相待,莫误许身闲。

复制 白居易 《和郑元》

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

形式:

盛时陪上第,暇日会群贤。 桂折因同树,莺迁各异年。 宾阶纷组佩,妓席俨花钿。 促膝齐荣贱,差肩次后先。 助歌林下水,销酒雪中天。 他日升沉者,无忘共此筵。

复制 白居易 《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

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翟

形式:

元圣生乘运,忠贤出应期。 还将稽古力,助立太平基。 土控吴兼越,州连歙与池。 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 廉察安江甸,澄清肃海夷。 股肱分外守,耳目付中司。 楚老歌来暮,秦人咏去思。 望如时雨至,福是岁星移。 政静民无讼,刑行吏不欺。 撝谦惊主宠,阴德畏人知。 白玉惭温色,朱绳让直辞。 行为时领袖,言作世蓍龟。 盛幕招贤士,连营训锐师。 光华下鹓鹭,气色动熊罴。 出入麾幢引,登临剑戟随。 好风迎解榻,美景待搴帷。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 城乌惊画角,江雁避红旗。 藉草朱轮驻,攀花紫绶垂。 山宜谢公屐,洲称柳家诗。 酒气和芳杜,弦声乱子规。 分毬齐马首,列舞匝蛾眉。 醉惜年光晚,欢怜日影迟。 回塘排玉棹,归路拥金羁。 自顾龙钟者,尝蒙喔咻之。 仰山尘不让,涉海水难为。 身忝乡人荐,名因国士推。 提携增善价,拂拭长妍姿。 射策端心术,迁乔整羽仪。 幸穿杨远叶,谬折桂高枝。 佩德潜书带,铭仁暗勒肌。 饬躬趋馆舍,拜手挹阶墀。 霄汉程虽在,风尘迹尚卑。 敝衣羞布素,败屋厌茅茨。 养乏晨昏膳,居无伏腊资。 盛时贫可耻,壮岁病堪嗤。 擢第名方立,耽书力未疲。 磨铅重剸割,策蹇再奔驰。 相马须怜瘦,呼鹰正及饥。 扶摇重即事,会有答恩时。

复制 白居易 《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翟》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