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山记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馀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馀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百丈山三里来路,向右边俯视,是又深又险的山沟,路的左边靠着陡峭的山崖,路面是垒起来的石磴,上了十几个台阶才过去了这段险区。百丈山的胜景,从此开始了。 顺着石磴往东走,遇到一条小涧。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两旁都是苍青色的藤条和古老的树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没有一点热气。涧水全是清澈见底,从高处流下来,发出“溅溅”的声响。走过石桥,沿着两旁都是山崖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登上去,遇到了一座寺院的大门。有三间小房子,连十来个人也容纳不下来,但是前面可以俯视涧水。大门的后面临着石池,风从两旁的山峡间吹来,整天不断。大门里边,又有一座石桥横跨在石池上。过了石桥往北走,踩着石梯,上几级就到了尼姑庵。尼姑庵仅有几间旧房子,房子又矮又窄,没有什么值得观看的地方。只有西阁美好。溪水从西面山谷中顺着裂缝从西阁下面象箭射一般飞奔流出,向南与东面山谷中的水一块注入石池中。水从石池中再流出来,就形成了前面所说的那条小涧。西阁座落在它的上游,在激流和峻石相搏击的地方,最值得欣赏。后面是一座石壁,没有什么可看的。一个人晚上躺在西阁里面,枕头和卧席下面整夜都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越听得时间长越感到悲哀,但也很有意思。 从寺院的大门出来往东走十来步,遇到一座石台。石台下临陡峭的崖岸,幽深昏暗极其险峻。从草木丛生的地方向东南望去,见一瀑布从前面的岩穴中喷涌而出,又从几十尺的高空中投下来。溅起的水沫象散落的珍珠,又象喷射的雾气,被阳光一照,光彩耀眼,不能正眼去看。石台在山西南的缺口处,它的前面对着芦山,有一座特别秀丽的山峰出现在眼前,而远近几百里高低不同的峰峦也都一个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太阳迫近西山了,馀光横射过来,紫色和翠绿色重重叠叠,数也数不完。早晨起来往山下望去,白云铺满平野,就象一起一伏的大海波涛一样。而远远近近从云中露出来的山峰,都象来来往往飘飞浮动一样,有的涌出,有的沉没,转眼之间千变万化。石台往东的小路断绝了,当地的人凿出些仅能容下脚的石磴来通过,并在东面建了一座神祠,遇到水涝或旱灾就到那里去祈祷。害怕危险的人有的就不敢过去。而山上可观赏的景致,到这里也就没有了。 我同刘充父、刘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到这里来游览。已经把山上的胜景都写诗记述过了,我又按照次序这样详细记述下来。山上最值得观赏的地方是石磴、小涧、寺院大门、石台、西阁和瀑布。因此分别作了短诗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呈送给了一同来游览的人。现在又写了这篇游记,用它来告诉那些想去游览而未能去的人。

注释

百丈山:在建宁府建阳县(今福建省建阳县)东北,东与崇安、浦城二县接界。 许:表示约数。 绝壑:又深又险的山沟。 控:临。 垂崖:陡峭的山崖。 度:渡过、过去。 循:顺。 得:遇见。 梁:桥。 亭午:正午。 淙:流注、灌注。 溅溅:水流声。 山门:佛教寺院的大门。 瞰:俯视。 蹑:踏,踩。 庵:尼姑的寺庙。 才:仅仅。 卑庳:低矮。 迫隘:狭窄。 胜:美好。 罅:裂缝。 据:通“倨”,踞坐,蹲坐,这里作“座落”解。 水石峻激:为合叙句,拆分开来为“水激,石峻”。 玩:欣赏,品味。 潺潺:象声词,溪水流动的声音。 昧:昏暗。 瀵涌:喷涌。 烛:照。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夺目:光彩耀眼。 揖:如人作揖,这里是“对”的意思。 历历:一个个清清楚楚的。 薄:迫近。 殚:尽。 川:平野,平地。 飞浮:飘飞浮动。 径:小路。 祷:祈祷。 穷:尽。 纪:通“记”。 叙次:按照次序记叙。 各别为小诗:各个另外作了几首短诗。按:所作小诗是六首五绝,见《朱文公文集·卷六·百丈山台咏》。 夫:远指代词,那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七十八卷》,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的夏天。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高洁《宋代山水游记简论》:(朱熹的《百丈山记》)十分细致生动地描绘出了百丈山中瀑布、石台、夕照和云海的景象。写瀑布,以“瀵涌”状其同源分流喷出的情景,以“投空下”绘其飞落的气势,以日光映照下的“散珠喷雾”形容其璀璨夺目的光泽;写石台,以“前揖”描写石台与芦山相对那拱手揖让似的姿态;写夕照,以“紫翠重叠”写夕阳照耀下群山的色彩和重叠相映的情景;写云海,则主要从山着笔,说远近的群山在云中“飞浮往来”,变幻起伏,时现时隐。观察细致,用语准确,让人“瞻言见貌”,领略作者笔下景致。” 王奇珍《南宋散文评论中的几个问题》:(朱熹的《百丈山记》)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山水游记的笔法,叙事写景,情景交融,极生动形象。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朱熹介绍和朱熹诗词大全

诗人: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
复制作者 朱熹
猜您喜欢

次韵子瞻望湖楼上五绝

形式:

终日清漪弄短桡,久忘车乘走翘翘。 秋风且食鲈鱼美,洛下诸生未可招。

复制 苏辙 《次韵子瞻望湖楼上五绝》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绝

形式:

前朝宫阙倚芒山,殿阁层层半岭间。 犹恐北来冈阜浅,太行东抱故孱颜。

复制 苏辙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绝》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形式:

邂逅清欢屡不期,病来无奈羽觞飞。 醉乘篮舆江边去,长伴渔舟月下归。

复制 苏辙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中秋新堂看月戏作

形式:

年年看月茅檐下,今岁堂成月正圆。 自笑吾人强分别,不应此月倍婵娟。 虚窗每怯高风度,碧瓦频惊急雨悬。 七十老翁浑未惯,安居始觉贵公贤。

复制 苏辙 《中秋新堂看月戏作》

雎阳五老图

形式:

贤才冠世得优闲,免向金门老赘冠。 颂德华名盈满轴,规章文献表穹桓。 宦家有道生忠烈,夷夏初宁谏齿寒。 正是紫微垣里客,如今列上画图看。

复制 苏辙 《雎阳五老图》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