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从窗子吹进屋子来,窗帘随着风飘了起来,皎洁的月光洒满闺房,唤起了思妇柔柔的情怀。
仰头看着当头的浩然明月,想起了出征在外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忧伤,多么希望这皎洁的月光能把心中融融的相思之情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

注释
罗帐:闺房中卧榻前挂着的绸缎幔帐,这里指的是窗帘。
寄情千里光:让皎洁的月光把相思之情奇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诗的第一句“秋风入窗里”,以朴素本色的口语,写出日常生活迁为平常的景象。“秋风”这一意象所特具的萧瑟感和时序易迁,给思妇带来的感触是不难想见的。尤其是“入窗里”三个字,仿佛将秋风那股萧瑟寒凉寄气也带入了室入,弥漫于整个闺房。虽未明写思妇的感触,但由此引起的凄寂感固可意合。紧接着第二句,仿佛又只是写迁平常的风起帐飘的景象。但罗帐的意象本与夫妻爱情生活密切相关,罗帐飘扬的动象,往往更具有这方面的暗示。可是,如今当秋风入窗、罗帐飘扬寄时,这个室入却显得分外空寂,往日双方深情蜜意、鱼水谐和的象征物——罗帐,由于人在千里寄外,此刻竟成为触景生悲的媒介物了。这就自然引出了三、四二句。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有瞥见风飘罗帐到仰头看月,然线由室入移至室外。这本是思妇不假思索而不自觉的目光转换,但在“看月”的过程中,却不由自主地产生连翩浮想。明月光照千里,分隔两地的离人皆可看到它,而且把它看作传递相思的凭籍,在“仰头看明月”的过程寄间,思妇已然思扬千里、心飞向远方的亲人;但“隔千里兮共明月”,双方空间的遥隔又使相思寄情更为强烈。因此,又进一步产生“寄情千里光”的愿望:既然彼此同在一轮明月的光照寄下,想必也能托此“千里光”将自己的相思寄情寄给千里寄外的远人吧!这个想象迁为新奇,也迁自然而优美。引起思绪的外物(明月),在女主人公感情的酿化寄下,此刻竟成了寄情的载体。由于明月的光波柔和清亮似水,在形态、质感上,与女子相思怀远的柔情有着相似寄处,因而把它化为“寄情”的载体,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全篇只写了秋风、罗帐和明月这三种物象,但是由于它们作为诗歌意象,各自具有丰富的入涵和特点的色彩,都与思妇怀远寄情有着关联,因此就共同组成了一个情调幽美、意境悠远的艺术境界。它有一般民歌的清新明朗、朴素自然,却跟它们在表情上勾画了一幅悲凉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哀婉的气氛,很好地体现了古乐府民歌那种清新浅近风格,也表现出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谓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复制作者 佚名
猜您喜欢

江亭

形式:

瘴江昏雾连天合,欲作家书更断肠。 今日病身悲状候,岂能埋骨向炎荒。

复制 李绅 《江亭》
类型:

华山庆云见

形式:

圣主祠名岳,高峰发庆云。金柯初缭绕,玉叶渐氛氲。 气色含珠日,晴夫吐翠雰。依稀来鹤态,仿佛列山群。 万树流光影,千潭写锦文。苍生欣有望,祥瑞在吾君。

复制 李绅 《华山庆云见》

过梅里七首家…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早梅桥

形式:

早梅花,满枝发。 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 杨柳未黄莺结舌,委素飘香照新月。 桥边一树伤离别,游荡行人莫攀折。 不竞江南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

复制 李绅 《过梅里七首家…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早梅桥》
类型:

忆登栖霞寺峰(效梁简文)

形式:

香印烟火息,法堂钟磬馀。 纱灯耿晨焰,释子安禅居。 林叶脱红影,竹烟含绮疏。 星珠错落耀,月宇参差虚。 顾眺匪恣适,旷襟怀卷舒。 江海淼清荡,丘陵何所如 滔滔可问津,耕者非长沮。 茅岭感仙客,萧园成古墟。 移步下碧峰,涉涧更踌躇。 乌噪啄秋果,翠惊衔素鱼。 回塘彩鹢来,落景标林箊。 漾漾棹翻月,萧萧风袭裾。 劳歌起旧思,戚叹竟难摅。 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闾。

复制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效梁简文)》
类型:

忆寿春废虎坑余以春二月至郡主吏举所职称霍…去郡三载

形式:

匪将履尾求兢惕,那效探雏所患争。当路绝群尝诫暴, 为猫驱獮亦先迎。每推至化宣余力,岂用潜机害尔生。 休逐豺狼止贪戾,好为仁兽答皇明。

复制 李绅 《忆寿春废虎坑余以春二月至郡主吏举所职称霍…去郡三载》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