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云庄师至吴门

斯文未坠地,夫子独栖迟。
论易真传在,从先与俗移。
片云常自远,孤鹤去何之。
别后时相忆,云山不可知。

诗人:金声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正希,一字子骏,号赤壁。崇祯元年进士。屡疏陈急务,终不用,遂乞归。以乡里不靖,办团练义勇,数征不起。清兵陷南京,与门人江天一等起义兵。隆武帝授声右都御史、兵部侍郎。兵败被俘至南京,骂......
复制作者 金声
猜您喜欢

浙西三瀑布记

形式:

  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   壬寅岁 ,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厜嶬,重者甗隒,皆环粱遮迣。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 ,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扌必,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后十日,至雁宕之大龙湫。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漱静;石梁急,龙揪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后半月,过青田之石门洞,疑造物虽巧,不能再作狡狯矣。乃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受瀑处池宽亩余,深百丈,疑蚊龙欲起,激荡之声,如考钟鼓于瓮内。此又石梁、龙湫所无也。   昔人有言曰:“读《易》者如无《诗》,读《诗》者如无《书》,读《诗》《易》《书》者如无《礼记》《春秋》。”余观于浙西之三瀑也信。

复制 袁枚 《浙西三瀑布记》

病剧作绝命词留别诸故人

形式:

每逢秋到病经旬,今岁悲秋倍怆神。 天教袁丝亡此日,人知宋玉是前身。 千金良药何须购,一笑凌云便返真。 倘见玉皇先跪奏,他生永不落红尘。

复制 袁枚 《病剧作绝命词留别诸故人》

行役杂咏 其四

形式:

南游过楚江,西征临越甸。当涂想分割,龙津忆征战。 或营酸枣台,或起明光殿。平畛开歌舞,危巘收组练。 亡何岁似流,悲哉日似电。白骨埋中原,朱扃罢华宴。 史册尚流播,山川灭闻见。秦宫无遗瓦,汉苑少残箭。 荒烟废冢倾,衰草流萤遍。黄云自南飞,白日但西暝。 闲寂窘游志,衰飒穷遐眷。慨然至于今,叹者凡几遍。 平生豪横心,虽悟不得遣。

复制 袁枚 《行役杂咏 其四》
类型:

行役杂咏 其三

形式:

无心推篷看,不意与月近。欣然卧以观,星尽惟斗柄。 始之肌肤寒,久乃心肝映。白云如覆被,人面渐贴镜。 万里湛清华,九天涵绿净。狂痴不能还,吾亦见吾性。

复制 袁枚 《行役杂咏 其三》

儿鬓

形式:

手制羹汤强我餐,略听风响怪衣单。 分明儿鬓白如许,阿母还当襁褓看!

复制 袁枚 《儿鬓》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