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崔邠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片茫茫。
汉家乐奏犹如逝去的流水,魏国山河也已经半入夕阳。
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
战乱中更激起思念家乡的情感,远望楼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伤。

注释
同:犹“和”,酬和。崔邠(bīn):唐代诗人。字处仁,清河武城人。鹳(guàn)雀楼:唐代河中府的名胜。北周宇文护所建,楼高三层,原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济县),前瞻中条山,下瞰大河。因鹳雀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后为河水冲没。
西:一作“南”,一作“前”。
汀洲:水中小洲。
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
魏国山河:指大好河山。
为:一作“知”。
风烟:一作“风尘”。起:一作“是”。思归:一作“思乡”。
远目:远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诗开头四句由傍晚登临纵目所见,引起对历史及现实的感慨。人们在登高临远的时候,面对寥廓江天,往往会勾起对时间长河的联想,从而产生古今茫茫之感。这首诗写登楼对景,开篇便写河中百尺危樯,与“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王昌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等写法异曲同工。以“高标出苍穹”(杜甫)的景物,形成一种居高临下、先声夺人之感,起得气势不凡。此句写站得高,下句则写看得远:“汀洲云树共茫茫。”苍茫大地遂引起登览者“谁主沉浮”之叹。遥想汉武帝刘彻“行幸河东,祀后土”,曾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汉武故事》)所祭后土祠在汾阴县,唐代即属河中府。上溯到更远的战国,河中府属魏国地界,靠近魏都安邑。诗人面对汀洲云树,夕阳流水,怀古之幽情如洪波涌起。“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一联,将黄昏落日景色和遐想沉思溶铸一体,精警含蓄。李益生经战乱,时逢藩镇割据,唐王朝出现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今日山川对垂泪”(李益《上汝州郡楼》),不单因怀古而兴,其中亦应有几分伤时之情。

  后四句由抚今追昔,转入归思。其前后过渡脉络,为金圣叹所拈出:“当时何等汉魏,已剩流水夕阳,人生世间,大抵如斯,迟迟不归我为何事耶?”“事去千年犹恨速”一句挽结前两句,一弹指间,已成古今,站在历史高度看,千年也是短暂的,然而就个人而言,则又不然,应是“愁来一日即为长”。“千年犹速”、“一日为长”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心理感觉,此联因而成为精警名言。北宋词人贺铸名作《小梅花》末云:“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就将其隐括入词。至此,倦游思归之意已水到渠成。“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非春已可伤,何况春至。无怪乎满目风烟,俱是归思。盖“人见是春色,我见是风烟,即俗言不知天好天暗也。唐人思归诗甚多,乃更无急于此者”(金圣叹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据《全唐文》卷四三李翰《河中府鹳雀楼集序》,崔邠《登鹳雀楼》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七月。此次鹳雀楼集会李益并没有参与,此诗应是李益读崔诗后追和之作。李益举家迁居洛阳后,辗转入渭北、朔方、幽州节度使等幕府从戎,此诗当作于这一时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片茫茫。 汉家乐奏犹如逝去的流水,魏国山河也已经半入夕阳。 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 战乱中更激起思念家乡的情感,远望楼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伤。

注释

同:犹“和”,酬和。崔邠(bīn):唐代诗人。字处仁,清河武城人。鹳(guàn)雀楼:唐代河中府的名胜。北周宇文护所建,楼高三层,原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济县),前瞻中条山,下瞰大河。因鹳雀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后为河水冲没。 西:一作“南”,一作“前”。 汀洲:水中小洲。《楚辞·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南朝梁江淹《别赋》:“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晋陶渊明《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魏国山河: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为:一作“知”。 风烟:一作“风尘”。起:一作“是”。思归:一作“思乡”。 远目:远望。唐羊士谔《书楼怀古》诗:“远目穷巴汉,闲情阅古今。”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同崔邠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此诗前半部分描述了鹳雀楼的景色并抒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后半部分诗人由山河壮丽的景观联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惆怅。全诗通过即景抒情,将历史沉思、现实感慨、个人感伤融成一片,而并入归思,意境十分浑成厚重,为历代所传诵。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梦溪笔谈》:河中府鹳雀楼二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诸三篇能状其景。 《唐诗鼓吹注解》:此因登楼而有感也。……望风烟之色,感怀乡之思,目穷千里,不因春色而亦自悲伤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赋景新切,寓感宏深。陈继儒曰:登眺情景,口边眼边。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登楼对景,更不别睹,斗地出手便先写一樯,下即急写汀洲,又急写云树,并不问此樯属何人,到何处,早已一片心魂弥梨麻罗,一递一递,竟自归去也。因言出时何等汉魏,已剩流水夕阳,人生世间,大抵如斯,迟迟不归,我为何事耶(首四句下)?此即趁势转笔,写是日归心刻不能待也。人见是春色,我见是风烟,即俗言“不知天好天暗”也。唐人思归诗甚多,乃更无急于此者(末四句下)。 《唐诗贯珠笺释》:通身线索相通。 《唐诗成法》:声调高亮,情致缠绵,十郎固是才子。 《大历诗略》:是诗颔联用事真切有味也。读书、远游,岂两事哉!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倏而魏,倏而汉,又倏而至于今,千年犹恨速,亦事之无可如何者也。欲住不可,欲归不能,欲不住不归又无所之,一日即为长,此真善于言愁者矣。 《历代诗法》:对此茫茫,百端交集。 《养一斋诗话》:较之吴融《鹳雀楼》诗“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诸句,稍有诗局。然前半平适落套,后半粗率任情,去王、畅二诗,终不可以道里计。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益介绍和李益诗词大全

诗人:李益

李益,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
复制作者 李益
猜您喜欢

凤栖梧 潜阳元日

形式:

柏酒俄惊新令节。 客舍迢遥,望玉京双阙。 红旭才临宫漏澈。 早梅逗处琼楼雪。 咫尺云山千万叠。 目断长安,难把雄心灭。 欲寄塞鸿鸿影绝。 空庭依旧霜天月。

复制 王灏 《凤栖梧 潜阳元日》
类型:

百字令·雪湖荷亭眺望

形式:

小亭帘幕,微风起、吹乱一湖新碧。 雨过横塘香更远,遥望水天一色。 露滴圆珠,光摇翠盖。 叠浪翻琼雪。 菱歌响处,白鸥时起时没。 试问鹤锡名区,胭脂废井,胜事皆陈迹。 著屐频来闲眺望,梦裹浑忘是客。 误落尘寰,神仙富贵,两字蹉跎失。 梧桐疏影,莫教辜负明月。

复制 王灏 《百字令·雪湖荷亭眺望》

百字令 送潜阳金肯公初赴燕台

形式:

芳郊草绿,雨霏霏、将近花朝时候。 乍暖乍睛寒尚峭,醺作飞琼遍覆。 万树冰澌,一帘玉映,忆得人如旧。 剡溪夜访。 至今韵事还又。 猛想昔日梁园,邹枚授简,顷刻千言就。 握管如君多逸思、犹伴阶除鹤瘦。 强半春光,凄迷烟柳,把韶华催骤。 杏花开也,上林沽遍春酒。

复制 王灏 《百字令 送潜阳金肯公初赴燕台》
类型:

高忠宪公水居

形式:

大雅久沦丧,斯道在东林。 先正有遗徽,穹然山水深。 浩渺纵孤舟,云居远追寻。 登涉怀往迹,旷望悦幽心。 群峰散平湖,空翠来苍岑。 伊人虽缅邈,虚室悬鸣箴。 矧兹溯流风,因之白雪吟。 投琼意何厚,赓歌良不任。 自昔期古处,靡靡遂至今。 日月忽西驰,岁暮苦寒侵。 愿言告良友,努力嗣徽音。

复制 王灏 《高忠宪公水居》

寄兴和张皋闻

形式:

南湖采菱荇,北渚采兰蘅。 采采将谁赠,劳劳空复情。 烟波澹已夕,月露皓方盈。 且共方舟渡,罗衣寒欲生。

复制 王灼 《寄兴和张皋闻》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