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三首·其三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
冰雪像刀一样割裂皮肤,大风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方圆百里不见人烟,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
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只见满城飘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
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家园,出门时就已经与家人作了长别。
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我们为此已经哭了好长时间。
天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
这就像蓼草上的虫子长期吃辣一样,边城的人习惯了这种生活,不要再谈离开边城的事。

注释
更(gēng):经历。
截:截取,引申为冻伤。
迟:治理。
亭燧(suì):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
翩翩飞戍旗:戍边的旗子翩翩起飞。
行者:逃难的人。
反,同“返”,返回。
乐土:安乐的地方。见《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兹(zī):此,这里。
蓼(liǎo)虫: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蓼:水蓼,植物名,味辛辣。
谘(zī):同“咨”。征询,商议。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诗中诗人抒写自己久客荆州思乡怀归的感情。内容和诗人著名的《登楼赋》相似。大约同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荆州时的作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诗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起句一开始诗人就为使人心悲的诗城慨然长叹,充满了辛酸凄怆。诗篇开门见山点明题意,这在古诗和古乐府中是几乎看不到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统摄全诗,也是此诗主意所在。接着,诗人申述了诗争使人悲的情景。

  首先写诗争严寒、人稀、荒芜。“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冰雪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肌肤,大风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冰、雪、风肆虐逞威之争,不寒而栗。“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这设问,十分沉痛,答案不言自喻。

  其次写战争给诗争人民带来的痛苦。登城远望烽火台,只见诗防驻军的战旗在朔风中纷纷飘扬、摇曳、戒备森严,气氛紧张。出征之人,一去不再回头,不思返归。留下的人,多被敌军俘虏,没完没了争哭泣。可见诗争人民遭受敌军蹂躏之惨,苦难之深。从征绪一去不返,留下的多被俘虏,这是造成“百里不见人”的主要原因。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停的残酷战争,使诗争人民痛苦不堪。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愤激之情和怅然感叹。“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这一反诘句流露了诗人强烈的哀怨情绪,表现了诗人对诗争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切。“蓼虫不知辛,去来忽与谘。”蓼虫喜欢吃苦辣的东西,因此说“不知辛”。这两句是说,那些像蓼虫一样长期吃苦而不知什么叫做苦的人,你和他商谈迁徙的事是没有用的。言外之意,战争使人民习惯了,麻木了。这里凝聚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哀,也流露了诗人对此无能为力的惆怅哀叹的情绪。

  这是一首反映诗争战争的写实诗。诗人继承了《诗经》与《楚辞》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深刻争反映了东汉末年诗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粲介绍和王粲诗词大全

诗人:王粲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公元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
复制作者 王粲
猜您喜欢

壬申元旦

形式:

十年落魄老燕京,蹀?春风荷圣明。 一命滥膺花县宰,两河羞振铎音鸣。 椒盘初荐歌尧寿,斗柄星回咏夏正。 愿得浚郊为乐土,桑麻无恙绿林平。

复制 申佳允 《壬申元旦》

课农

形式:

霏微晓色促星车,踏遍春畦到日斜。 负郭四郊俱种谷,河阳一县即栽花。 犬声断续知村坞,帘影高低辨酒家。 父老共商南亩约,公馀重喜话桑麻。

复制 申佳允 《课农》

闻广文贾襄一被劾

形式:

弹章何事到寒毡,归路萧萧侠骨坚。 道巳将穷文未丧,世皆欲杀我犹怜。 青山白社囊新草,赤水丹炉谱大还。 荒芜故园松菊老,一犁春雨汶阳田。

复制 申佳允 《闻广文贾襄一被劾》

壬午除夕

形式:

万骑云奔匝野尘,寒埤觱栗倍酸辛。 不知今夕为何夕,恰喜明春尚有春。 画角风声吹寂寂,戍楼灯影黯磷磷。 青徐不在榆关外,寄语筹兵借箸人。

复制 申佳允 《壬午除夕》
类型:

赠别陈子

形式:

悠悠滏水梦,落落剡溪舟。 竹乱连床雨,灯悬一榻秋。 奚囊诗草黯,客舍墨香浮。 前路谁知己,天涯破阮愁。

复制 申佳允 《赠别陈子》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