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更觉得年丰人寿在我们这个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迹罕至之所,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绿的山峰,还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那将落的明月;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

注释
人月圆:黄钟调曲牌名。
重冈:重重叠叠的山冈。
红尘:这里指繁华的社会。
要就:要去的地方。
远岫:远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整首小令的上半阕,写他为什么要“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这就是诗人认为十分理想的卜居之地,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优美的幽居佳境。下半阕写移居新环境中的新生活,人活着,总要吃饭穿衣,作为平民种木、种谷之类的事,不干是不行的。而他年事已高,不宜体力劳动,所以“十年种木,一年种谷”的体力劳动,全都交付给子女去干。而自己呢?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这是诗人晚年的生活写照。

  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没有任何一字提及诗人对当时的元朝暴政的不满之情。但细细咀嚼,又字字句句语含沉痛,蕴藏着对暴政的不满之意。虽不言情,但通过写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满了诗人悲愤之情,情深意挚,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历尽磨难的元好问回到家乡秀容,择居母亲张氏娘家东园。颠沛流离多年方始安定,眼见家乡宁静太平,年成丰收,他如释重负,作了这首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元好问介绍和元好问诗词大全

诗人: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
复制作者 元好问
猜您喜欢

天仙子 · 春暮送别凝晖大姊

形式:

蝶到花间飞不去。人在花前留不住。春归人去一时同,春也误。人也误。无数落花拦去路。 昨夜同听帘外雨。梅子青青青几许。留人不住奈春何,行一步。离一步。怎怪鹧鸪啼得苦。

复制 庄盘珠 《天仙子 · 春暮送别凝晖大姊》

如梦令 · 初夏

形式:

帘外青梅如豆。帘底燕闲人瘦。才得展双蛾,又被晚风吹皱。 非旧非旧。不是伤春病酒。

复制 庄盘珠 《如梦令 · 初夏》

苏幕遮 · 柳絮

形式:

早抽条,迟作絮。不见花开,只见花飞处。绕砌萦帘刚欲住。打个盘旋,又被风吹去。 野棠村,荒草渡。离却枝头,总是伤心路。待趁残春春不顾。葬尔空池,恨结萍无数。

复制 庄盘珠 《苏幕遮 · 柳絮》

菩萨蛮 · 酒家

形式:

雪消来问旗亭价。踏青人立秋千外。珠溅腊槽香。春风引梦长。 茅盖三间屋。门对清溪曲。帘影半低遮。绕村红杏家。

复制 庄盘珠 《菩萨蛮 · 酒家》

沁园春 · 元夜侍祖父母家宴

形式:

桂魄初圆,绮席开时,花灯共辉。正帘栊寒悄,柳条绿浅,池台雨润,草色青回。叶叶衣香,珊珊佩响,同上高堂捧玉卮。还思想、愿年年今夕,长是如斯。 椿萱递庆齐眉。算我著、莱衣最后随。听红牙拍遍,莺喉宛转,紫箫吹彻,蝶梦惊疑。锦袖围风,翠屏障晓,莫放城头画鼓催。梅花睡,被歌声唤醒,伴我裴怀。

复制 庄盘珠 《沁园春 · 元夜侍祖父母家宴》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