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伤寒论 · 辨可吐

大法,春宜吐。 凡用吐汤,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则止。 宿食,在上脘者,当吐之。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结,以客气在胸中;心下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
收藏 张仲景《伤寒论 · 辨可吐》
复制 张仲景《伤寒论 · 辨可吐》
类型:

伤寒论 · 辨不可吐

合四证,已具太阳篇中。
收藏 张仲景《伤寒论 · 辨不可吐》
复制 张仲景《伤寒论 · 辨不可吐》
类型:

伤寒论 · 辨可发汗脉证并治

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以然,一时间许,亦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 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验。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硬尔。设利者,为大逆。硬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宜桂枝汤发汗。
收藏 张仲景《伤寒论 · 辨可发汗脉证并治》
复制 张仲景《伤寒论 · 辨可发汗脉证并治》
类型:

伤寒论 ·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此一卷,第十七篇,凡三十一证,前有详说。
收藏 张仲景《伤寒论 ·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复制 张仲景《伤寒论 ·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