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万古

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四

来书又有云:“人情机诈百出,御之以不疑,往往为所欺;觉则自入于逆亿。夫逆诈,即诈也;亿不信,即非信也;为人欺,又非觉也。不逆不亿而常先觉,其惟良知莹彻乎?然而出入毫忽之间,背觉合诈者多矣。” 不逆、不亿而先觉,此孔子因当时人专以逆诈、亿不信为心,而自陷于诈与不信,又有不逆、不亿者,然不知致良知之功,而往往又为人所欺诈,故有是言。非教人以是存心,而专欲先觉人之诈与不信也。以是存心,即是后世猜忌险薄者之事;而只此一念,已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矣。不逆、不亿而为人所欺者,尚亦不失为善,但不如能致其良知,而自然先觉者之尤为贤耳。崇一谓“其惟良知莹彻”者,盖已得其旨矣。然亦颖悟所及,恐未实际也,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不虑而知,恒易以知险,不学而能,恒简以知阻,先天而天不违,天且不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夫谓背觉合诈者,是虽不逆人,而或未能无自欺也,虽不亿人,而或未能果自信也。是或常有先觉之心,而未能常自觉也。常有求先觉之心,即已流于逆、亿而足以自蔽其良知矣,此背觉合诈之所以未免也。君子学以为己,未尝虞人之欺己也,恒不自欺其良知而已;未尝虞人之不信己也,恒自信其良知而已;未尝求先觉人之诈与不信也,恒务自觉其良知而已。是故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明、诚相生,是故良知常觉常照;常觉常照则如明镜之悬,而物之来者自不能遁其妍媸矣。何者?不欺而诚,则无所容其欺,苟有欺焉而觉矣;自信而明,则无所容其不信,苟不信焉而觉矣。是谓“易以知险,简以知阻”,子思所谓“至诚如神,可以前知”者也。然子思谓“如神”,谓“可以前知”,犹二而言之,是盖推言思诚者之功效,是犹为不能先觉者说也。若就至诚而言,则至诚之妙用,即谓之“神”,不必言“如神”,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矣。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四》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四》
类型:

题泗州龟山寺

苍山如巨龟,长淮就吞吐。 石林含霜明,爻卦俨可数。 相传有神物,在昔遭圣禹。 絷铁送潭中,作镇亘万古。 乾坤未云息,魑魅那得侮。 至今崖下潭,不敢设网罟。 迩来建佛庙,金碧烂庭户。 长廊肖深洞,夜香郁浓雾。 一读碑上文,飒尔精神聚。 悯旱截臂翁,开山即初祖。 借僧百万人,下坛三尺雨。 至尊亲赐诗,高名动寰宇。 楼阁疑化成,何年运斤斧。 洄流涨平沙,舟楫永无阻。 尤怜瞻仰地,曾是攲倾所。 王者唯好仁,佛力岂无补。 我来解征鞍,赫日正卓午。 凉风如冰霜,洒我襟上土。 仰惭云衲禅,未尝倦行旅。 还思治水功,冥寞今何许。
收藏 郭祥正《题泗州龟山寺》
复制 郭祥正《题泗州龟山寺》
类型:

次韵吴晋卿游金山

海门蹙处江涛重,金鳌浮出何穹窿。 驾天长桥倩谁作,倒影先入楼船中。 天光上下夹明镜,漫托焦山作邻并。 半空楼观起玲珑,达士胸襟俨相映。 碣石砥柱远莫参,气势横绝江之南。 中泠况复彻肝肺,品味岂数南阳潭。 江风山月世鲜好,不是飞仙不能到。 妙高台上一招手,挽却行云回鸟道。 两仪始判浊与清,留此突兀知何情。 颓波一障亘万古,娲皇愚公休结盟。 谪仙少陵欠题句,却有坡翁能表著。 明将濯足上蓬莱,不许龙宫吐烟雾。
收藏 莫止《次韵吴晋卿游金山》
复制 莫止《次韵吴晋卿游金山》
类型:

洞仙歌

孤峰绝顶,更无人能到。万里虚空没边徼。正秋高景静,雾扫云收,风露里,惟有月华高照。 浮生纷过客,好天良夜,醉舞狂歌错昏晓。有谁知、一性圆满恒河,亘万古、光明不老。竞对月、论利与谈名,全不想驹阴,暗催年少。
收藏 张继先《洞仙歌》
复制 张继先《洞仙歌》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