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礼

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门人徐爱录 · 九

爱问:“先生以‘博文’为‘约礼’功夫,深思之,未能得,略请开示。” 先生曰:“‘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如发见于事亲时,就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事君时,就在事君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患难夷狄时,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至于作止语默,无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这便是‘博学之于文’,便是‘约礼’的功夫。‘博文’即是‘惟精’,‘约礼’即是‘惟一’。”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门人徐爱录 · 九》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门人徐爱录 · 九》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一

问:“‘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 先生曰:“‘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精’字从‘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簸筛拣‘惟精’之工,则不能纯然洁白也。舂簸筛拣是‘惟精’之功,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格物’‘致知’者,即‘诚意’之功,‘道问学’即‘尊德性’之功,‘明善’即‘诚身’之功,无二说也。”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一》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一》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徐爱跋

爱因旧说汩没,始闻先生之教,实是骇愕不定,无入头处。其后闻之既久,渐知反身实践,然后始信先生之学为孔门嫡传,舍是皆傍蹊小径,断港绝河矣。如说“格物”是“诚意”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穷理”是“尽性”的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博文”是“约礼”的工夫,“惟精”是“惟一”的工夫,诸如此类,始皆落落难合。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徐爱跋》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徐爱跋》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三

问:“‘颜子没而圣学亡’,此语不能无疑。” 先生曰:“见圣道之全者惟颜子,观‘喟然一叹’可见。其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是见破后如此说。博文、约礼如何是善诱人?学者须思之。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颜子‘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即文王‘望道未见’意。望道未见,乃是真见。颜子没而圣学之正派遂不尽传矣。”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三》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三》
类型:

省躬

一身衰谢浑无赖,万事蹉跎总不能。 何以激昂偷惰气,博文约礼是馀生。
收藏 吴与弼《省躬》
复制 吴与弼《省躬》
类型:

答留粹中承奉求教之韵

玉质虽精更用砻,切磋磨琢趣无穷。 但于天理昭如视,何患私情众互攻。 明善诚身为要诀,博文约礼是深功。 从今日用培基处,敬道尤须彻始终。
收藏 陈淳《答留粹中承奉求教之韵》
复制 陈淳《答留粹中承奉求教之韵》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