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于

秋夜诗 其一

悲九秋之为节。 物凋悴而无荣。 岭颓鲜而殒绿。 木倾柯而落英。 履代谢以惆怅。 睹摇落而兴情。 信皋壤而感人。 乐未毕而哀生。 秋夜清兮何秋夕之转长。 夜悠悠而难极。 月皦皦而停光。 播商气以清温。 扇高风以革凉。 水激波以成涟。 露凝结而为霜。 凡有生而必凋。 情何感而不伤。 苟灵符之未虚。 孰兹恋之可忘。 何天悬之难释。 思假畅之冥方。 拂尘衿于玄风。 散近滞于老庄。 揽逍遥之宏维。 总齐物之大纲。 同天地于一指。 等太山于毫芒。 万虑一时顿渫。 情累豁焉都忘。 物我泯然而同体。 岂复寿夭于彭殇。
收藏 湛方生《秋夜诗 其一》
复制 湛方生《秋夜诗 其一》
类型:

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一

崇一来书云:“师云:‘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之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窃意良知虽不由见闻而有,然学者之知,未尝不由见闻而发。滞于见闻固非,而见闻亦良知之用也。今曰‘落在第二义’,恐为专以见闻为学者而言,若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似亦知行合一之功矣。如何?”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失却头脑,而已落在第二义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其功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日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之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而已。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既云“择”,又云“识”,其良知亦未尝不行于其间,但其用意乃专在多闻多见上去择、识,则已失却头脑矣。崇一于此等语见得当已分晓,今日之问,正为发明此学,于同志中极有益,但语意未莹,则毫厘千里,亦不容不精察之也。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一》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一》
类型:

送鲍仲嘉省亲诗望云篇

朝登崇山,言策其马。 白云孤飞,亲舍在下。 望彼白云,悠悠其思。 思亲云远,曷能来归。 浮云在空,变态无迹。 吁嗟季子,滞于行役。 昔之未返,忧心孔殷。 今尔既还,笑语欣欣。 有斑其衣,有白其发。 再瞻再拜,慰尔契阔。 跻彼堂矣,称彼觞矣。 亲之康矣,乐无疆矣。
收藏 唐文凤《送鲍仲嘉省亲诗望云篇》
复制 唐文凤《送鲍仲嘉省亲诗望云篇》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