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度

代祀过信州苍岩贰守贻诗次韵以谢

群飞凡羽见孤凰,胸臆皆成五色章。 奕世公侯存故国,先朝相业踵遗芳。 银筝自度新调曲,金鸭时焚旧赐香。 惭愧相逢即相别,江东云树寸心长。
收藏 吴当《代祀过信州苍岩贰守贻诗次韵以谢》
复制 吴当《代祀过信州苍岩贰守贻诗次韵以谢》
类型:

甲戌和萧孚有见寿二首 其一

少日曾期诸子先,如今潦倒且尊前。 鬓丝夜雨穷东野,城屋秋风老玉川。 自度新词传玉笛,莫将旧事问铜仙。 文章星斗真何用,但把长镵了暮年。
收藏 刘诜《甲戌和萧孚有见寿二首 其一》
复制 刘诜《甲戌和萧孚有见寿二首 其一》
类型:

寄虞氏兄弟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 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乘虚。 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 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
收藏 王安石《寄虞氏兄弟》
复制 王安石《寄虞氏兄弟》
类型:

观世音赞六首

自心海岸孤绝处,戒定慧香补陀伽。 观身实相净圣果,自度众生大悲愿。 一一浮沤镜本空,八万四千垂手处。 梦时捉得水中月,亲与猕猴观古镜。
收藏 黄庭坚《观世音赞六首》
复制 黄庭坚《观世音赞六首》
类型:

齐天乐 题抱香室填词图

几曾传了空中恨,词人更催头白。 得酒肠芒,看花眼缬,付与盈川吟笔。 天涯浪迹。 数雪窦听泉,月湖吹篴。 觅句西泠,六桥还蜡阮生屐。 归来故山倦客。 爱新强自度,檀板偷拍。 残梦温岐,断肠贺老,尽借尊前歌出。 幽香最忆。 料厮守芳心,满怀馨逸。 写向丹青,有何人会得。
收藏 关赓麟《齐天乐 题抱香室填词图》
复制 关赓麟《齐天乐 题抱香室填词图》
类型:

西窗烛 雨霁江行自度

春江骤涨,晓陌微干,断云如梦相逐。料应怪我频来去,似千里迢遥,伤心极目。为楚腰、惯舞东风,芳草萋萋衬绿。 燕飞独。知是谁家箫声多事,吹咽寻常怨曲。尽教衿袖香泥涴,君不见、扬州三生杜牧。待泪华、暗落铜盘,甚夜西窗剪烛。
收藏 谭宣子《西窗烛 雨霁江行自度》
复制 谭宣子《西窗烛 雨霁江行自度》
类型:

琵琶仙·日暮倚秋辛阁,闻隔院玉笙声,忽触宿感。用白石自度腔韵写之

杨柳高楼,早憔悴、旧日烟条云叶。 离恨吹入参差,秋风正凄绝。 芳草外、斜阳有限,甚啼到、空山鶗鴂。 十载心期,香消酒冷,弹指能说。 又何事、泊凤飘鸾,漫孤负、青春好时节。 空把一襟零泪,与荒阶苔荚。 休更盼、团圞镜约,恐玉人、两鬓都雪。 总悔珠箔飘灯,那时轻别。
收藏 冯幵《琵琶仙·日暮倚秋辛阁,闻隔院玉笙声,忽触宿感。用白石自度腔韵写之》
复制 冯幵《琵琶仙·日暮倚秋辛阁,闻隔院玉笙声,忽触宿感。用白石自度腔韵写之》
类型:

悼亡词自度(1)

花有泪,日无光,可怜膏沐为谁妆?醒也凄凉,梦也凄凉。 月照帘波人不见,空留蛩语咽空房。
收藏 费墨娟《悼亡词自度(1)》
复制 费墨娟《悼亡词自度(1)》
类型:

六祖坛经 · 忏悔 · 第二节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慧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觅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②;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竞,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自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收藏 慧能《六祖坛经 · 忏悔 · 第二节》
复制 慧能《六祖坛经 · 忏悔 · 第二节》
类型: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不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亘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慧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慧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慧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慧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慧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收藏 慧能《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
复制 慧能《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八节》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