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

百字令释宗

真宗顿悟,理幽微、了了无言可说。旷劫至今全体具,湛寂元无生灭。拂尘拈花,穿衣吃饭,觌面分明泄。头头皆是,何须特地差别。 为言向上家风,纤锋快利,透石刚如铁。三界圆通无所住,随处应机明彻。芥纳须弥,珠含罔象,朗耀悬秋月。寸丝不挂,即同诸佛齐列。
收藏 王玠《百字令释宗》
复制 王玠《百字令释宗》
类型:

偈颂六十八首

节令不相饶,阳生第一爻。 诸佛道长,众生道消。 拄杖子,独孤标。
收藏 释法薰《偈颂六十八首》
复制 释法薰《偈颂六十八首》
类型:

六祖坛经 · 般若 · 第二节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草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无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收藏 慧能《六祖坛经 · 般若 · 第二节》
复制 慧能《六祖坛经 · 般若 · 第二节》
类型: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其十五 净头

护净烧汤不离坑,慈和三昧益群盲。 十方诸佛皆如是,岂效披毛业报生。
收藏 释印肃《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其十五 净头》
复制 释印肃《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其十五 净头》
类型:

诸佛居何国土

千佛灵踪莫别求,长沙机转有来由。 要知觌体难藏处,黄鹤楼前鹦鹉洲。
收藏 释慧方《诸佛居何国土》
复制 释慧方《诸佛居何国土》
类型:

偈十六首 其十一

竖不穷三际,横不亘十方。 大不偪塞虚空,细不入于芥子。 三世诸佛,如觉如梦。 诸大祖师,若存若亡。 与么境界,从上诸圣。 尚迷昧如斯,方今学人,且作么生凑泊。 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来。
收藏 释行瑛《偈十六首 其十一》
复制 释行瑛《偈十六首 其十一》
类型:

颂古三十九首 其三十二

大地是个解脱门,三世诸佛一口吞。 将为雪峰有奇特,却来谩我好儿孙。
收藏 释道枢《颂古三十九首 其三十二》
复制 释道枢《颂古三十九首 其三十二》
类型:

诵华严经

佛具无有生,而能示出生。 法性如虚空,诸佛于中住。 无住亦无知,处处皆见佛。
收藏 觉禅师《诵华严经》
复制 觉禅师《诵华严经》
类型:

妙法莲华经 ·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 释迦牟尼
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书写经卷,得几所福?”佛告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于汝意云何,其所得福、宁为多否?”“甚多,世尊。”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德甚多。”尔时药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与说法者陀罗尼咒、以守护之。”即说咒曰:   安尔 曼尔 摩祢 摩摩祢 旨隶 遮梨第 赊咩 赊履多玮 膻帝 目帝 目多履 娑履 阿玮娑履 桑履 娑履 叉裔 阿叉裔 阿耆腻 膻帝 赊履 陀罗尼 阿卢伽婆娑簸蔗毗叉腻 祢毗剃 阿便哆逻祢履剃 阿亶哆波隶输地 欧究隶 牟究隶 阿罗隶 波罗隶 首迦差 阿三磨三履 佛陀毗吉利袠帝 达磨波利差帝 僧伽涅瞿沙祢 婆舍婆舍输地 曼哆逻 曼哆逻叉夜多 邮楼哆 邮楼哆憍舍略 恶叉逻 恶叉冶多冶 阿婆卢 阿磨若那多夜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时释迦牟尼佛赞药王菩萨言:“善哉、善哉,药王,汝愍念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于诸众生、多所饶益。” 尔时勇施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说陀罗尼,若此法师得是陀罗尼,若夜叉、若罗刹、若富单那、若吉遮、若鸠盘荼、若饿鬼、等,伺求其短,无能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咒曰:   痤隶 摩诃痤隶 郁枳 目枳 阿隶 阿罗婆第 涅隶第 涅隶多婆第 伊致柅 韦致柅 旨致柅 涅隶墀柅 涅犁墀婆底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恒河沙等诸佛所说,亦皆随喜,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尔时毗沙门天王护世者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愍念众生、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即说咒曰:   阿梨 那梨 [少/免]那梨 阿那卢 那履 拘那覆 “世尊,以是神咒、拥护法师,我亦自当拥护持是经者,令百由旬内、无诸衰患。” 尔时持国天王、在此会中,与千万亿那由他乾闼婆众,恭敬围绕,前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罗尼神咒、拥护持法华经者。”即说咒曰:   阿伽祢 伽祢 瞿利 乾陀利 旃陀利 摩蹬耆 常求利 浮楼莎柅 頞底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四十二亿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尔时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睾帝,十名夺一切众生一精一气,是十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咒曰:   伊提履 伊提泯 伊提履 阿提履 伊提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楼醯 楼醯 楼醯 楼醯 多醯 多醯 多醯 兜醯 [少/免]醯 “宁上我头上,莫恼于法师。若夜叉、若罗刹、若饿鬼、若富单那、若吉遮、若毗陀罗、若犍驮、若乌摩勒伽、若阿跋摩罗、若夜叉吉遮、若人吉遮、若热病、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乃至七日、若常热病,若男形、若女形、若童男形、若童女形,乃至梦中,亦复莫恼。”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若不顺我咒, 恼乱说法者, 头破作七分, 如阿梨树枝。   如杀父母罪, 亦如压油殃, 斗秤欺诳人, 调达破僧罪。   犯此法师者, 当获如是殃。 诸罗刹女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当身自拥护受持、读诵、修行、是经者,令得安隐,离诸衰患,消众毒药。”佛告诸罗刹女:“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拥护受持法华名者,福不可量,何况拥护具足受持,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幡盖、伎乐,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苏摩那华油灯、瞻卜华油灯、婆师迦华油灯、优钵罗华油灯,如是等百千种供养者。睾帝,汝等及眷属,应当拥护如是法师。”说是陀罗尼品时,六万八千人、得无生法忍。
收藏 释迦牟尼《妙法莲华经 ·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复制 释迦牟尼《妙法莲华经 ·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类型:

学道先须不要瞋,瞋心未断道休论。 诸佛常说瞋如火,烧却菩提种子根。
收藏 释怀深《瞋》
复制 释怀深《瞋》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