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水

云川赵使君坐上和赋鸂鶒韵

杏子花开水漫流,羡君得意在沧洲。 莫将文采供人玩,怕入雕笼不自由。
收藏 苏泂《云川赵使君坐上和赋鸂鶒韵》
复制 苏泂《云川赵使君坐上和赋鸂鶒韵》
类型:

次韵蔡坚老秋日登拟岘台

秋容淡薄晚烟孤,千里谁开水墨图。 欲借扁舟乘兴去,卧看月影弄风蒲。
收藏 释正宗《次韵蔡坚老秋日登拟岘台》
复制 释正宗《次韵蔡坚老秋日登拟岘台》
类型:

夏日临江诗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馀兴,怅望情不终。
收藏 杨广《夏日临江诗》
复制 杨广《夏日临江诗》
类型:

本草纲目 · 果部 · 茗

气味 (叶)苦、甘、微寒、无毒。 主治 赤白痢。用好茶一斤炙过,捣为还想,浓煎服一、二碗。久患痢者,服此亦交。又方:赤痢用蜜水煎茶服。白痢用连皮的自然姜汁同水煎茶服。一方:茶和醋煎,热服即止。 大便下血,里急后重。用细茶半斤碾末,加百药煎五个烧存性,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两次。 产后便秘。用葱涎调茶末服自通,不可服大黄。 腰痛难转。煎茶五合,加醋二合,一次服下。 阴囊生疮。先用甘草汤洗患处,然后用茶末敷贴。 脚丫湿烂,把茶叶嚼烂敷上。 蠼螋尿疮。用生油调茶末敷涂。 痰湍咳嗽。有好茶末一两、白僵蚕一两,共研为末,泡开水一小碗饮服,临卧再加开水泡服一次。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果部 · 茗》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果部 · 茗》
类型:

水殿图

羊车欲过玉阑东,雉扇微开水殿风。 白凤徘徊金井月,凉阴半在碧梧桐。
收藏 于立《水殿图》
复制 于立《水殿图》
类型:

暮春益阳道中

忽忽春云暮,劳劳客未休。 江山穷楚域,风雨乱乡愁。 地暖莺偏少,花开水漫流。 停骖时怅望,沽酒谁淹留。
收藏 侯恪《暮春益阳道中》
复制 侯恪《暮春益阳道中》
类型:

题吴荻垣所绘风晴雨雪斗方图四首 其三

气爽烟开水国情,白苹红蓼照波明。 轻舟荡桨夷游去,鸥鹭相逢好续盟。
收藏 严金清《题吴荻垣所绘风晴雨雪斗方图四首 其三》
复制 严金清《题吴荻垣所绘风晴雨雪斗方图四首 其三》
类型:

本草纲目 · 水部 · 洗儿汤

主治 《延年秘录》曰:胎衣不下,服一盏,勿令知之。 考释 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的《延年秘录》曰:“胎衣不下,服一盏,勿令知之。”考汤字,在古代有开水之义。可见,洗儿汤就是给小儿洗过身子的温开水。该药在前人的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通过以上初步考释,笔者发现《本草纲目》水部10种新增药物中,有潦水、神水、铜壶滴漏水、磨刀水、洗手足水、洗儿汤等6种药物系《本草纲目》首次立条为药物品种,而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本草纲目》中的新增药物,既包括首出于该书中的药物品种,也包括首次立条在该书中的药物品种。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水部 · 洗儿汤》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水部 · 洗儿汤》
类型:

本草纲目 · 木部 · 诃黎勒

释名 诃子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下气消食。用诃子一枚,研为末,另以水一升,在瓦器中煎开几次后下药,再煎开几次,加盐少许饮服。又方:夜含诃子一个,天明时嚼咽。又方:用诃子三枚,包湿纸中煨熟。去核细嚼,牛乳送下。 久咳。用生诃子一枚,含口内咽汗。咳止后,口味很差,不想吃东西,可煎槟榔汤一碗服下,立即开味。 呕逆不食。用诃子皮二两,炒过,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在,每服二十丸,空心服,开水送下。 小儿风疾闭,语音不邮,气促喘闷啤足动摇。用诃子(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分,水煎服。此方名“二圣散”。 气痢水泻。用诃子十枚,面裹煨熟,去核,研为末,一次服完,稀饭送下。加饭调药末和成丸子服亦可。方中也有加入木香的。又方:用诃子、陈桔皮、厚朴各三两,捣碎,筛过,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开水送下。 赤白痢。用诃子十二个,六个生用,六个煨熟,去核焙干,研为末。赤痢用生甘草汤下,白痢用炙甘草汤下。不止,再服药。 男子下疳。用大诃子烧灰,加入麝香少许,先以淘米水洗患处再搽药,或以荆芥、黄蘖、甘草、马鞭草、葱白煎汤洗亦可。 附方 诃称勒(诃子0)是成熟的果实。未成熟的果实,即通称的藏青果,亦名西藏橄榄,有利咽、开音的作用,可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诃黎勒》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诃黎勒》
类型:

本草纲目 · 谷部 · 蘖米

气味 粟芽:苦、温、无毒。 麦芽:咸、温、无毒。 谷芽:甘、温、无毒。 主治 粟芽:消积食,开胃。除烦,除热。 谷芽: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麦芽: 快膈进食。用麦蘖四两,神曲二两,白术、桔皮各一两,共研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人参汤送下。 谷劳病(四肢无力,想睡,饭后精神更差)。有大麦蘖一升、椒一两,一起炒过,加干姜三两,共捣为末,每服一匙,白开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腹中虚冷,消化不良。有大麦蘖五升、小麦面半斤、豉五保、杏仁二升,共熬至黄香,捣碎筛过,加糊做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开水送下。 产后便秘。不宜妄服药丸。宜用大麦芽炒黄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与粥交替饮服。 妊振后欲去胎。用麦蘖一升、蜜一升,合服。又方:有大麦芽一升。加水三升煮至二升,分三次服,有特效。 回乳(妇女无子食乳,乳不消散,令人发热恶寒)。用大麦蘖二两,炒为末。每服五钱,开水送下。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谷部 · 蘖米》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谷部 · 蘖米》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