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澄

借书一首

陆澄文史久成堆,手泽摩挲日百回。 往事已随流水去,他乡如遇故人来。 诗书浩劫消烽火,富贵浮名谢酒杯。 掩卷沉思开卷诵,青灯有味未心灰。
收藏 吴子光《借书一首》
复制 吴子光《借书一首》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二

问立志。 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二》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二》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一

陆澄问:“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 先生曰:“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为主一乎?是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一》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一》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

问:“后世著述之多,恐亦有乱正学。” 先生曰:“人心天理浑然,圣贤笔之书,如写真传神,不过示人以形状大略,使之因此而讨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气,言笑动止,固有所不能传也。后世著述,是又将圣人所画,模仿誊写,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其失真愈远矣。”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五

问:“孔门言志,由、求任政事,公西赤任礼乐,多少实用!及曾!说来,却似耍的事,圣人却许他,是意何如?” 曰:“三子是有意必,有意必便偏着一边,能此未必能彼。曾点这意思却无意必,便是‘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矣’。三子所谓‘汝器也’,曾点便有‘不器’意。然三子之才各卓然成章,非若世之空言无实者,故夫子亦皆许之。”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五》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五》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九

或问:“晦庵先生曰:‘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此语如何?” 曰:“心即性,性即理,下一‘与’字,恐未免为二。此在学者善观之。”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九》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九》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八

“‘虚灵不繻,众理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八》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八》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七

问:“看书不能明,如何?” 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七》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七》
类型:

史通·内篇·补注第十七

昔《诗》、《书》既成,而毛、孔立《传》。《传》之时义,以训诂为主,亦犹《春秋》之传,配经而行也。降及中古,始名传曰注。盖传者转也,转授于无穷;注者流也,流通而靡绝。惟此二名,其归一揆。如韩、戴、服、郑,钻仰《六经》,裴、李、应、晋,训解《三史》,开导后学,发明先义,古今传授,是曰儒宗。 既而史传小书,人物杂记,若挚虞之《三辅决录》,陈寿之《季汉辅臣》,周处之《阳羡风土》,常璩之《华阳士女》,文言美辞列于章句,委曲叙事存于细书。此之注释,异夫儒士者矣。 次有好事之子,思广异闻,而才短力微,不能自达,庶凭骥尾,千里绝群,遂乃掇众史之异辞,补前书之所阙。若裴松之《三国志》,陆澄、刘昭两《汉书》,刘彤《晋纪》,刘孝标《世说》之类是也。 亦有躬为史臣,手自刊补,虽志存该博,而才阙伦叙,除烦则意有所吝,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楉,列为子注。若萧大圜《淮海乱离志》,羊衒之《洛阳伽蓝记》,宋孝王《关东风俗传》,王劭《齐志》之类是也。 榷其得失,求其利害,少期集注《国志》,以广承祚所遗,而喜聚异同,不加刊定,恣其击难,坐长烦芜。观其书成表献,自此蜜蜂兼采,但甘苦不分,难以味同萍实者矣。陆澄所注班史,多引司马迁之书,若此缺一言,彼增半句,皆采摘成注,标为异说,有昏耳目,难为披览。窃惟范晔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盖云备矣。而刘昭采其所捐损,以为补注,言尽非要,事皆不急。 譬夫人有吐果之核,弃药之滓,而愚者乃重加捃拾,洁以登荐,持此为工,多见其无识也。孝标善于攻缪,博而且精,固以察及泉鱼,辨穷河豕。嗟乎!以峻之才识,足堪远大,而不能探赜彪、峤,网罗班、马,方复留情于委巷小说,锐思于流俗短书。可谓劳而无功,费而无当者矣。自兹已降,其失逾甚。若萧、羊之琐杂,王、宋之鄙碎,言殊拣金,事比鸡肋,异体同病,焉可胜言。 大抵撰史加注者,或因人成事,或自我作故,记录无限,规检不存,难以存一家之格言,千载之楷则。凡诸作者,可不详之? 至若郑玄、王肃述《五经》而各异,何休、马融论《三传》而竞爽。欲加商榷,其流实繁。斯则义涉儒家,言非史氏,今并不书于此焉。
收藏 刘知几《史通·内篇·补注第十七》
复制 刘知几《史通·内篇·补注第十七》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