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者

论语·述而篇

: 孔子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收藏 孔子《论语·述而篇》
复制 孔子《论语·述而篇》
类型:

资治通鉴·陈纪

周主将视学,以太傅燕国公于谨为三老。……谨起,立于席后,对曰:“木受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明王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又曰:“去食去兵,信不可去;愿陛下守信勿失。”又曰:“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
收藏 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
复制 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
类型:

丰干寒拾虎四睡赞

善者未必善,恶者未必恶。 彼此不忘怀,如何睡得著。 恶者难为善,善者难为恶。 老虎既忘机,如何睡不著。
收藏 释师范《丰干寒拾虎四睡赞》
复制 释师范《丰干寒拾虎四睡赞》
类型:

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一

崇一来书云:“师云:‘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之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窃意良知虽不由见闻而有,然学者之知,未尝不由见闻而发。滞于见闻固非,而见闻亦良知之用也。今曰‘落在第二义’,恐为专以见闻为学者而言,若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似亦知行合一之功矣。如何?”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失却头脑,而已落在第二义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其功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日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之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而已。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既云“择”,又云“识”,其良知亦未尝不行于其间,但其用意乃专在多闻多见上去择、识,则已失却头脑矣。崇一于此等语见得当已分晓,今日之问,正为发明此学,于同志中极有益,但语意未莹,则毫厘千里,亦不容不精察之也。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一》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一》
类型:

四十自寿

前四十年非,追之已莫返。 后四十年是,图之良未晚。 水涸自见涘,木落知见本。 善者契吾机,今复犹不远。 养生先节欲,葆粹在惩忿。 圣贤人可为,勿使善恶混。
收藏 王迈《四十自寿》
复制 王迈《四十自寿》
类型:

论语 · 述而篇 · 第二十八章

: 孔子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收藏 孔子《论语 · 述而篇 · 第二十八章 》
复制 孔子《论语 · 述而篇 · 第二十八章 》
类型:

叶自强读书堂

退之宰阳山,暇隙唯读书。 同年大雅姿,文史以为娱。 治剧逾整暇,日与竹素俱。 頫首翻汉晋,高声诵唐虞。 不善吾所鉴,善者吾所摹。 撑肠仍拄腹,何翅五千馀。 似闻书带草,已复生庭除。 愿言饱经济,舒之弥八区。
收藏 喻良能《叶自强读书堂》
复制 喻良能《叶自强读书堂》
类型:

五显神庙联

远看疑画,近看似诗,及至身到其间,又觉诗画都无着手处; 善者敬神,恶者畏鬼,究竟皆非异物,须知神鬼出在自心头。
收藏 梁章钜《五显神庙联》
复制 梁章钜《五显神庙联》
类型:

题孝子曹镛卷

曹君本右族,乃是武惠孙。 孝义出天性,辞貌恭而温。 念昔父早没,而独母氏存。 母子守清素,终鲜弟与昆。 穷居力弗赡,藜藿供盘飧。 时有好善者,有女愿与婚。 既以承祭祀,复兹奉晨昏。 奈何颇成立,母老病且殙。 迎医及祷祈,徒然自趋奔。 母病日已剧,恻恻心忧烦。 于焉割其股,调和煮成䭈。 一啜病即愈,依然对庭萱。 后来病屡作,夫妇相与言。 再三至刲肝,闻者惊心魂。 老天念其诚,遂使母子完。 曾从视其伤,肌肤尚留痕。 母寿尽天年,此心可无冤。 至今问其故,对客声犹吞。 嗟哉孝子心,勇为过孟贲。 杀身以成仁,况兹罔极恩。 唯知母所重,此身何暇论。 世多不情子,贬议争嚣喧。 圣朝崇孝治,特为旌其门。 岂徒事奖劝,要使薄俗敦。 吾知孝义名,千古留乾坤。
收藏 王绂《题孝子曹镛卷》
复制 王绂《题孝子曹镛卷》
类型:

道德经(第三十章)

: 老子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收藏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
复制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