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庵

由樵径登北高峰遂至韬光庵

鸟路攲倾不可登,攀缘直上最高层。 阴崖老树春无叶,古窦寒泉夏作冰。 斜抱江流萦翠带,乱山分脉走瓜藤。 云根细纪当年事,太守曾来访隐僧。
收藏 释文珦《由樵径登北高峰遂至韬光庵》
复制 释文珦《由樵径登北高峰遂至韬光庵》
类型:

上韬光庵能仁院

诘屈松萝转石林,扶筇踏叶上遥岑。 丹梯曲折迷仙径,空水澄泓见道心。 绝顶罡风堪羽化,步虚灌水有猿吟。 名僧一去山光冷,寂寂藤花落午阴。
收藏 彭孙贻《上韬光庵能仁院》
复制 彭孙贻《上韬光庵能仁院》
类型:

韬光庵

浮岚空翠昼氤氲,谷静人声寂不闻。 处处引泉遥接竹,重重蹑石上千云。 山将秋色晴偏好,海与江光远不分。 欲对老僧谈半偈,林间不觉又斜曛。
收藏 王稚登《韬光庵》
复制 王稚登《韬光庵》
类型:

登韬光庵

四山青欲下,众树密难名。 时有竹光入,远闻泉水声。 鼯抨石子落,猿挂翠微行。 对境忘言说,玄情去复生。
收藏 梁以樟《登韬光庵》
复制 梁以樟《登韬光庵》
类型:

飞来峰歌

我欲灵隐陟高峰,经兹且漫穷窈䆗。 三十六曲既盘降,韬光庵已散幽抱。 奇境当面竟失之,山灵或我粗疏笑。 辞骑屧步聊尔为,乘舆何必拘葩瑵。 千亿化身栖碧岩,法华国土奚能考。 一佛一树经所云,非色非空谁则晓。 是时雨后幻阴晴,洞中钟乳垂津宝。 便当摆脱六根尘,如是法味餐以饱。 而我先忧后乐人,与佛有缘无就道。 作歌亦如慧理叹,传名而已堪绝倒。
收藏 弘历《飞来峰歌》
复制 弘历《飞来峰歌》
类型:

游灵隐山寺,观飞来峰、探峰洞,步各亭涧;入寺后,登北高峰;次韬光庵,观江海及及湖二十韵

环湖皆好山,最是灵隐秀。 后矗北高峰,前结飞来窦。 绕寺山水幽,巀嵲山门右。 山泉落琤琮,树根蟠透漏。 闻道云雨兴,常有雷霆斗。 涧声摇天风,瀑流出石溜。 洞中一线天,天半百层岫。 咫尺分乾坤,曲折现昏昼。 行到冷泉亭,遍看云峰皱。 入寺挹慧光,金身十丈彀。 五百护尊者,重重如列宿。 禅房云气多,经楼山岚凑。 爰登寺后山,高峰凌霄宙。 古树若飞龙,众石皆卧兽。 徘徊四山低,南峰可俯就。 复到观海亭,江海入袍袖。 此行遍江南,湖山尽停留。 此境良未逢,高奇兼秀透。 山连上天竺,岭真古灵鹫。 澹荡寺门前,湖光浮绮绣。
收藏 洪繻《游灵隐山寺,观飞来峰、探峰洞,步各亭涧;入寺后,登北高峰;次韬光庵,观江海及及湖二十韵》
复制 洪繻《游灵隐山寺,观飞来峰、探峰洞,步各亭涧;入寺后,登北高峰;次韬光庵,观江海及及湖二十韵》
类型: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韬光庵

韬光庵在灵隐寺右之半山,韬光禅师建。师,蜀人,唐太宗时,辞其师出游,师嘱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师游灵隐山巢沟坞,值白乐天守郡,悟曰:“吾师命之矣。”遂卓锡焉。乐天闻之,遂与为友,题其堂曰“法安”。内有金莲池、烹茗井,壁间有赵阅道、苏子瞻题名。庵之右为吕纯阳殿,万历十二年建,参政郭子章为之记。骆宾王亡命为僧,匿迹寺中。宋之问自谪所还至江南,偶宿于此。夜月极明,之问在长廊索句,吟曰:“鹫岭郁??,龙宫锁寂寥。”后句未属,思索良苦。有老僧点长明灯,同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适欲题此寺,得上联而下句不属。” 僧请吟上句,宋诵之。老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迟明访之,老僧不复见矣。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袁宏道《韬光庵小记》: 韬光在山之腰,出灵隐后一二里,路径甚可爱。古木婆娑,草香泉渍,淙淙之声,四分五络,达于山厨。庵内望钱塘江,浪纹可数。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意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刳木”数语,字字入画,古人真不可及矣。 宿韬光之次日,余与石篑、子公同登北高峰,绝顶而下。 张京元《韬光庵小记》: 韬光庵在灵鹫后,鸟道蛇盘,一步一喘。至庵,入坐一小室,峭壁如削,泉出石罅,汇为池,蓄金鱼数头。低窗曲槛,相向啜茗,真有武陵世外之想。 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竟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受肇和《自韬光登北高峰》诗: 高峰千仞玉嶙峋,石磴攀跻翠蔼分。 一路松风长带雨,半空岚气自成云。 上方楼阁参差见,下界笙歌远近闻。 谁似当年苏内翰,登临处处有遗文。 白居易《招韬光禅师》诗: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青菜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 韬光禅师《答白太守》诗: 山僧野性爱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青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至,恐妨莺啭翠楼前。 杨蟠《韬光庵》诗: 寂寂阶前草,春深鹿自耕。 老僧垂白发,山下不知名。 王思任《韬光庵》诗: 云老天穷结数楹,涛呼万壑尽松声。 鸟来佛座施花去,泉入僧厨漉菜行。 一捺断山流海气,半株残塔插湖明。 灵峰占绝杭州妙,输与韬光得隐名。 又《韬光涧道》诗: 灵隐入孤峰,庵庵叠翠重。僧泉交竹驿,仙屋破云封。 绿暗天俱贵,幽寒月不浓。涧桥秋倚处,忽一响山钟。
收藏 张岱《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韬光庵》
复制 张岱《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韬光庵》
类型:

西湖韬光庵闻鹃声柬刘三

刘三旧是多情种,浪迹烟波又一年。 近日诗肠饶几许? 何妨伴我听啼鹃。
收藏 苏曼殊《西湖韬光庵闻鹃声柬刘三》
复制 苏曼殊《西湖韬光庵闻鹃声柬刘三》
类型:

观飞来峰入灵隐寺由寺西上韬光庵乃北高峰上也

连山耸西南,水势东北趋。 山蟠四十里,障合中成湖。 矫矫北高峰,独瞰西南隅。 高下测三二,乃是韬光居。 灵隐古名寺,所处实山跗。 门外地如砥,奇峰矗覆壶。 中空四穿达,立距疑神扶。 所以西域僧,谓是鹫岭逋。 造说固诡异,度形疑非诬。 九月未肃霜,岭木犹荣敷。 我从湖尾来,横截乃西逾。 日薄桑阴闲,舍舟入篮舆。 遂造飞来峰,凿刻多佛图。 题名自元丰,指顾杂贤愚。 秋壑见子中,想亦加邪歈。 发我一长叹,舍之入僧庐。 琳宫既巍杰,巨镬中容车。 不识饭千僧,中有龙象无。 万竹绕一径,登陟方萦纡。 幽谷微风来,泠然寒肌肤。 俯视群山卑,乃知所立殊。 内湖而外江,惊潮见天吴。 苍然浮数翠,未得其名呼。 略辨浙水东,僧言萧山区。 仙人遗丹灶,聊一窥其窬。 长生固非愿,遗物即道腴。 徘徊未忍去,曦影俄西晡。 山川自清丽,迹过如鸟乌。 怅怀幽兴极,写托天云孤。
收藏 姚鼐《观飞来峰入灵隐寺由寺西上韬光庵乃北高峰上也》
复制 姚鼐《观飞来峰入灵隐寺由寺西上韬光庵乃北高峰上也》
类型:

韬光庵用白乐天招韬光禅师韵

岭上疑无路,云中别有家。 行过翠竹径,忽见金莲花。 浩荡登高兴,清幽学道芽。 哑羊真可哂,不会赵州茶。
收藏 钱大昕《韬光庵用白乐天招韬光禅师韵》
复制 钱大昕《韬光庵用白乐天招韬光禅师韵》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