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本

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十一 (甲申)

诗篇虽小技,其源本经史。 必也万卷储,始足供驱使。 别材非关学,严叟不晓事。 顾令空疏人,著录多弟子。 开口效杨陆,唐音总不齿。 吾观赵宋来,诸家匪一体。 东都导其源,南渡逸其轨。 纷纷流派别,往往近粗鄙。 群公皆贤豪,岂尽昧厥旨。 良由陈言众,蹈袭乃深耻。 云何今也愚,惟践形迹似。 譬诸艻蔗甘,舍浆啖渣滓。 斯言勿用笑,庶无乖义始。
收藏 朱彝尊《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十一 (甲申)》
复制 朱彝尊《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十一 (甲申)》
类型:

雨中游慧山秦氏园林

山巅昼忽暝,飒然生凉吹。 凭高俯园林,迷蒙但空翠。 晴游非不佳,既雨转深邃。 假盖问禅僧,下岭款萧寺。 入门旋出门,缓步俄焉至。 园丁导我行,幽景天然异。 有泉注作池,其源本第二。 云根古苔斑,木杪苍烟腻。 石径小桥通,深院幽篁媚。 一览得其全,闲身片时寄。
收藏 张諴《雨中游慧山秦氏园林》
复制 张諴《雨中游慧山秦氏园林》
类型:

文昌阁怀杨复所

派别支分自古今,旴江源本可追寻。 浮云叆叇随高下,流水潆洄认浅深。 丹陛便堪长捧日,苍生何必别为霖。 六桥月上光千顷,一幅潇湘见此心。
收藏 张萱《文昌阁怀杨复所》
复制 张萱《文昌阁怀杨复所》
类型:

孟夏时享太庙

水木溯源本,豆笾式礼仪。 思文钦世德,贻我幸丰绥。 祇以瞻依切,宁教废彻迟。 继绳惟日励,敢懈藉重熙。
收藏 弘历《孟夏时享太庙》
复制 弘历《孟夏时享太庙》
类型:

应符读韩文公龊龊诗考其岁月乃三十二所作今应符生亦三十二年矣深有愧焉因借其韵为咄咄篇以自警

咄咄汝为子,念之心可寒。 慕则非所慕,叹则非所叹。 愚生乃系俗,达人斯大观。 大明高照耀,沧海足波澜。 不求胜己友,有过孰抨弹。 不绝害心念,诚身奚喜欢。 沟浍无源本,易盈还易干。 见善苟不明,譬彼东西湍。 仁义根于心,视精而行端。 读书贵知道,事亲宁以官。 会稽产竹箭,西海出琅玕。 虚名何足尚,所惧实才难。
收藏 孙应符《应符读韩文公龊龊诗考其岁月乃三十二所作今应符生亦三十二年矣深有愧焉因借其韵为咄咄篇以自警》
复制 孙应符《应符读韩文公龊龊诗考其岁月乃三十二所作今应符生亦三十二年矣深有愧焉因借其韵为咄咄篇以自警》
类型:

送敬侄 其一

吾家贤宰宰长垣,客墓荒凉有子孙。 六十馀年未归得,至今源本重深恩。
收藏 杨士奇《送敬侄 其一》
复制 杨士奇《送敬侄 其一》
类型:

古风 其一

建极抚五辰,执中御八埏。 望道而末由,朝夕增惕乾。 曩余佩古训,治理颇能言。 行之捍格多,乃悟实践难。 克已苟未至,其失已大焉。 如木斯有本,如水斯有源。 源本或有乖,设施亦徒然。 触日堪警心,小子其慎旃。
收藏 弘历《古风 其一》
复制 弘历《古风 其一》
类型: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七 第七章明般若无诤

君不见般若真源本常净,生死根际自虚微。 即此生死真般若,离斯外觅反相违。 心若分别于生死,诸苦毒难竟相追。 今若事之为功匠,虚妄颠倒不能归。 而此但假空言语,净秽两边俱不依。 无心舍离于生死,涅盘无心亦不追。 涅盘无心即生死,生死无心般若晖。 般若无心明照用,无照无用断言辞。 亦复不欲有诸见,即是法王无上医。 善解于此无心药,三有诸病尽能治。 行路难,路难遣之而复遣。 识此遣性本来空,无心终是摩诃衍。
收藏 傅翕《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七 第七章明般若无诤》
复制 傅翕《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七 第七章明般若无诤》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