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若

拾遗二首新添 其一

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 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 阔四尺,长丈二。 汝若会出来争意气,我与汝立碑记。
收藏 寒山《拾遗二首新添 其一》
复制 寒山《拾遗二首新添 其一》
类型:

归田乐·柬路西驾

昼压蒿塍雨。望故人、此时城北,渺渺云浓处。健否念我否。饮否吟否。何久无书寄鳞羽。如予奈何许。自唱无聊伤心句。 欲为君道,肠断那堪数。懒耳抑郁耳。恨耳惫耳愁耳。汝若相怜愿分与。
收藏 黄之隽《归田乐·柬路西驾》
复制 黄之隽《归田乐·柬路西驾》
类型: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九

刘君亮要在山中静坐。 先生曰:“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汝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九》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九》
类型:

六祖坛经 · 顿渐 · 第三节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远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是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神会礼拜悔谢。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馀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宏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收藏 慧能《六祖坛经 · 顿渐 · 第三节》
复制 慧能《六祖坛经 · 顿渐 · 第三节》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五十八

澄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 先生曰:“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以汝元无是心也。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五十八》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五十八》
类型:

再次竹溪韵

聊为汤饼会亲宾,岂敢夸张堕地麟。 汝若上扳曾大父,翁堪下见我先人。 善和书即传家宝,儒行篇方聘席珍。 莫遣父兄被嗤笑,金根谬改作金银。
收藏 刘克庄《再次竹溪韵》
复制 刘克庄《再次竹溪韵》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