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力

四皓二首 其二

秦驱九州逃,知力起经纶。 重利诱众策,颇知聚秦民。 颓然此四老,上友千载魂。 采芝商山中,一视汉与秦。 灵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 道德虽避世,馀风回至尊。 嫡孽一朝正,留侯果知言。 出处但有礼,废兴岂所存。
收藏 王安石《四皓二首 其二》
复制 王安石《四皓二首 其二》
类型:

将赴旧京苕雪以诗赠行次韵

逆流故步未曾离,水马安知力已疲。 毡毳自疑沦土著,江湖何处隐天随。 根摇频见三豪祟,柯烂难收一局棋。 暂得出游忧莫写,感君亲切慰行诗。
收藏 陈曾寿《将赴旧京苕雪以诗赠行次韵》
复制 陈曾寿《将赴旧京苕雪以诗赠行次韵》
类型:

从范使君求酒

方寸陶陶事不根,但知力饮送朝昏。 无田种秫空为吏,有曲成封即闭门。 避暑此间真有意,悲秋今日得无言。 孔公坐上多馀沥,易满农家老瓦盆。
收藏 毛滂《从范使君求酒》
复制 毛滂《从范使君求酒》
类型:

每日念佛忏悔发愿文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 惟愿慈悲垂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见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知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收藏 释遵式《每日念佛忏悔发愿文》
复制 释遵式《每日念佛忏悔发愿文》
类型:

得黄大书却寄

平居意兀兀,闭户忘饥困。 故人千里书,恻恻念餐饭。 只因行路难,兼之别离远。 强学儿女词,慰我豪士恨。 自念秋涉冬,未免逐尘坌。 仅留半卷书,晨昏相缱绻。 古人心上血,积纸厚一寸。 郁为九光霞,吸之起疲顿。 吾乃今之愚,学古是其愿。 神追穷奥窔,目眯苦沈闷。 虽知力已竭,魂窘不敢遁。 光怪时自发,烛花作星喷。
收藏 何绍基《得黄大书却寄》
复制 何绍基《得黄大书却寄》
类型:

者落道中

供世从知力果难,敢将双鬓只人寰。 青袍白马罗浮思,暖日和风者落山。 几处村庄粳米酒,一般乡语笑谈间。 从前枉读三千卷,争似香淋一浴还。
收藏 林光《者落道中》
复制 林光《者落道中》
类型:

秋日咏刀

七宝刀光耀斗牛,建章佩带向初秋。 清流越砥方知力,截兕剸鲸断不愁。
收藏 玄烨《秋日咏刀》
复制 玄烨《秋日咏刀》
类型:

墨子 · 第十三章 · 尚同(下)

墨子
子墨子言曰:“知者之事,必计国家百姓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然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何以知其然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是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明于民之善非也,则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也。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上之为政也,不得下之情,则是不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不明于民之善非,则是不得善人而赏之,不得暴人而罚之。善人不赏而暴人不罚,为政若此,国众必乱。故赏不得下之情,而不可不察者也。 然计得下之情,将奈何可?故子墨子曰:“唯能以尚同一义为政,然后可矣!”何以知尚同一义之可而为政于天下也?然胡不审稽古之治为政之说乎?古者天之始生民,未有正长也,百姓为人。若苟百姓为人,是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千人千义。逮至人之众,不可胜计也;则其所谓义者,亦不可胜计。此皆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是以厚者有斗,而薄者有争。是故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是故选择贤者,立为天子。天子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天下,是以选择其次,立为三公。三公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国建诸侯。诸侯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其四境之内也,是以选择其次,立为卿之宰。卿之宰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其君也,是以选择其次,立而为乡长、家君。是故古者天子之立三公、诸侯、卿之宰、乡长、家君,非特富贵游佚而择之也,将使助治乱刑政也。故古者建国设都,乃立后王君公,奉以卿士师长,此非欲用说也,唯辩而使助治天明也。 今此何为人上而不能治其下?为人下而不能事其上?则是上下相贼也。何故以然?则义不同也。若苟义不同者有党,上以若人为善,将赏之,若人唯使得上之赏而辟百姓之毁;是以为善者必未可使劝,见有赏也。上以若人为暴,将罚之,若人唯使得上之罚,而怀百姓之誉;是以为暴者必未可使沮,见有罚也。故计上之赏誉,不足以劝善,计其毁罚,不足以沮暴。此何故以然?则义不同也。 然则欲同一天下之义,将奈何可?故子墨子言曰:然胡不赏使家君,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曰:“若见爱利家者,必以告;若见恶贼家者,亦必以告。”若见爱利家以告,亦犹爱利家者也,上得且赏之,众闻则誉之;若见恶贼家不以告,亦犹恶贼家者也,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以遍若家之人,皆欲得其长上之赏誉,辟其毁罚。是以善言之,不善言之;家君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善人之赏,而暴人之罚,则家必治矣。然计若家之所以治者,何也?唯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家既已治,国之道尽此已邪?则未也。国之为家数也甚多,此皆是其家,而非人之家,是以厚者有乱,而薄者有争。故又使家君总其家之义,以尚同于国君,国君亦为发宪布令于国之众,曰:“若见爱利国者,必以告;若见恶贼国者,亦必以告。”若见爱利国以告者,亦犹爱利国者也,上得且赏之,众闻则誉之;若见恶贼国不以告者,亦犹恶贼国者也,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以遍若国之人,皆欲得其长上之赏誉,避其毁罚。是以民见善者言之,见不善者言之;国君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矣。然计若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能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国既已治矣,天下之道尽此已邪?则未也。天下之为国数也甚多,此皆是其国,而非人之国,是以厚者有战,而薄者有争。故又使国君选其国之义, 以尚同于天子。天子亦为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曰:“若见爱利天下者,必以告;若见恶贼天下者,亦以告。”若见爱利天下以告者,亦犹爱利天下者也,上得则赏之,众闻则誉之;若见恶贼天下不以告者,亦犹恶贼天下者也,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以遍天下之人,皆欲得其长上之赏誉,避其毁罚,是以见善、不善者告之。天子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善人赏而暴人罚,天下必治矣。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天下既已治,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故当尚同之为说也,尚用之天子,可以治天下矣;中用之诸侯,可而治其国矣;小用之家君,可而治其家矣。是故大用之治天下不窕,小用之治一国一家而不横者,若道之谓也。故曰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意独子墨子有此而先王无此?其有邪,则亦然也。圣王皆以尚同为政,故天下治。何以知其然也?于先王之书也《大誓》之言然,曰:“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此言见淫辟不以告者,其罪亦犹淫辟者也。 故古之圣王治天下也,其所差论以自左右羽翼者皆良,外为之人,助之视听者众。故与人谋事,先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光誉令闻,先人发之。唯信身而从事,故利若此。古者有语焉,曰:“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强也。”夫唯能信身而从事,故利若此。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千里之外,有贤人焉,其乡里之人皆未之均闻见也,圣王得而赏之。千里之内,有暴人焉,其乡里未之均闻见也,圣王得而罚之。故唯毋以圣王为聪耳明目与?岂能一视而通见千里之外哉?一听而通闻千里之外哉?圣王不往而视也,不就而听也,然而使天下之为寇乱盗贼者,周流天下无所重足者,何也?其以尚同为政善也。 是故子墨子曰:“凡使民尚同者,爱民不疾,民无可使,曰:必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为政若此,唯欲毋与我同,将不可得也。” 是以子墨子曰:“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尚同之说而不可不察。尚同,为政之本而治要也。”
收藏 墨子《墨子 · 第十三章 · 尚同(下)》
复制 墨子《墨子 · 第十三章 · 尚同(下)》
类型:

匏瓜诗 其六

非无功名心,乐此樵与渔。炎凉各以时,知力谁能渝。 萧然一亭上,心境还清虚。
收藏 魏初《匏瓜诗 其六》
复制 魏初《匏瓜诗 其六》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