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

论语四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收藏 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四则》
复制 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四则》
类型:

与友人论学书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己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   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以伊尹之元圣,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伯夷、伊尹之不同于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收藏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复制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类型:

高士咏。汉阴丈人

野哉汉阴叟,好古遂忘机。抱瓮诚亦勤,守朴全道微。 子贡初不达,听言识其非。已为风波人,怳惘失所依。
收藏 吴筠《高士咏。汉阴丈人》
复制 吴筠《高士咏。汉阴丈人》
类型:

春秋战国门。子贡

救鲁亡吴事可伤,谁令利口说田常。 吴亡必定由端木,鲁亦宜其运不长。
收藏 周昙《春秋战国门。子贡》
复制 周昙《春秋战国门。子贡》
类型:

子贡问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收藏 孔子及其弟子《子贡问政》
复制 孔子及其弟子《子贡问政》
类型:

论语绝句一百首

参闻吾道无心语,只在当时一唯间。 多学反嗟疑子贡,望云犹隔数重关。
收藏 张九成《论语绝句一百首》
复制 张九成《论语绝句一百首》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