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

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

天畔峨嵋簇簇青,楚云何处隔重扃。 落花带雪埋芳草,春雨和风湿画屏。 对酒莫辞冲暮角,望乡谁解倚南亭。 惟君信我多惆怅,只愿陶陶不愿醒。
收藏 韦庄《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
复制 韦庄《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
类型:

本草纲目 · 木部 · 五加

释名 五佳、五花、文章草、白刺、追风使、木骨、金盐、豺漆,豺节。 气味 (根皮、茎)温、辛、无毒。 主治 风湿痿痹。用五加皮、地榆(刮去粗皮)各一斤,装袋内,放入好酒二斗中,以坛封固,安大锅内水煮,坛上放米一合,米熟即把坛取出。等火毒出过,取药渣晒干,做成丸子,每日清晨服五十丸,药酒送下,临卧时再服一次。此方能去风湿、壮筋骨、顺气化痰、添精补髓,功难尽述。 虚劳不足。用五加皮、枸杞根白皮各一斗,加水一石五斗,煮成七头号。其中,以四斗浸曲一斗,以三斗拌饭,照常法酿酒,熟后常取饮服。 脚气肿湿,骨节、皮肤疼痛。用五加止四两,浸酒中,远志(去心)四两,亦浸酒中。几日后,取药晒干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五加皮丸”。 小儿行迟(三岁小儿还不会走路)。用五加皮五钱,牛膝,木瓜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五分,米汤加几滴酒调服。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五加》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五加》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巴戟天

释名 亦名不凋草、三蔓草。 气味 (根)辛、甘、微温、无毒。 主治 风湿、脚气、肾虚、阳痿。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巴戟天》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巴戟天》
类型:

本草纲目 · 谷部 · 酒

气味 (米酒)苦、甘、辛、大热、有毒。 主治 米酒:行药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解马肉、桐油毒。 愈疟酒:治诸疟疾,频频温饮。 五加皮酒:支闰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 薏苡仁酒: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 五加皮酒: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 女贞皮酒:治风虚,补腰膝。 地黄酒:补虚弱,壮筋骨,通血脉,台腹痛,变白发。 当归酒;和血脉,坚筋骨,止诸痛,调经水。 菖蒲酒:治风痹,通血脉,疗骨痿。 枸杞酒:补虚弱,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止目泪,健腰脚。 人参酒。补中益气,通治诸虚。 茯苓酒: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作伤。 桑椹酒。补五脏,明耳目,治水肿。 蜜酒。治风疹、风癣。 蓼酒。久服聪耳明目、脾胃健壮。 姜酒。澡贪苋、发热、心腹冷痛。 葱豉酒。解烦热,补虚劳,治伤寒头痛寒热及冷痢肠痛,解肌发汗。 茴香酒。治肾气痛、扁坠牵引及心腹痛。 缩砂酒。消食、和中、下气,治心腹痛。 茵陈酒。治风疾、筋骨挛急。 百部酒:治一世新旧咳嗽。 海藻酒:治瘿气。 松节酒:治冷风虚弱、筋骨挛痛、脚气缓痹。 竹叶酒:治诸风热病。 麻仁酒:治骨髓风毒痛、脚气缓痹。 红曲酒:治腹中及产后瘀血。 花蛇酒:治诸风顽痹、瘫痪挛急、恶疮疥癣。 蝮蛇酒:治恶疮诸瘘、恶风顽痹癫疾。 豆淋酒:破血去风,治男子中风口歪、阴毒腹痛及小便尿血。亦治妇女产后一切中风疾病。 虎骨酒:治臂胫疼痛、历节风、肾虚、膀胱寒痛。 鹿茸酒:澡阳虚痿弱、小便频数、劳损诸虚。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谷部 · 酒》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谷部 · 酒》
类型:

伤寒论 · 辨痉湿暍脉证

伤寒所致太阳,痉、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一云中湿)。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太阳中暍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亦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收藏 张仲景《伤寒论 · 辨痉湿暍脉证》
复制 张仲景《伤寒论 · 辨痉湿暍脉证》
类型:

翛园观刈稻咏怀 其二

妇饷遥依草,鸠鸣且出村。 霜华收晚税,霞气散朝暾。 老眼从风湿,寒肌得酒温。 翁衰苦筋力,头白不曾论。
收藏 杨承鲲《翛园观刈稻咏怀 其二》
复制 杨承鲲《翛园观刈稻咏怀 其二》
类型:

鹧鸪天 · 赠度曲女郎

细雨和风湿绣帘。春寒初试越罗衫。绿杨影里莺声滑,红杏香中蝶梦酣。 思往事,忆江南。翠屏银烛黛蛾纤。而今冷梦闲窗夜,明月无情堕画檐。
收藏 孙云凤《鹧鸪天 · 赠度曲女郎》
复制 孙云凤《鹧鸪天 · 赠度曲女郎》
类型:

本草纲目 · 兽部 · 狸

释名 野猫 气味 肉:甘,平,无毒。 主治 诸疰。治风湿,鬼毒气,皮中如针刺。作羹服,治痔及鼠瘘,不过三顿,甚妙。补中益气,去游风。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狸》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狸》
类型:

本草纲目 · 谷部 · 豆黄

气味 甘,温,无毒。忌猪肉。 主治 风湿腿疼,胃部胀满,气虚乏力。可以滋润肌肤,益颜色,肥健人。肥人勿服。慈禧太后最爱吃的“菀豆黄”就是这样来的。 附方 治疗脾胃虚弱饭量较少。用大豆黄二升,大麻子三升熬香,为末。每服一合,饮下,日四五服任意。 身体上被打后青肿,用豆黄为末,水和涂之,效果很好。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谷部 · 豆黄》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谷部 · 豆黄》
类型:

登龙山塔寺

吴越夕阳多远山,塔楼高处九秋寒。 江豚吹浪腥风湿,野鸟行空翥雪干。 白日潮声僧老尽,黄埃世路客游难。 海门航散孤云落,酒醒不堪深倚栏。
收藏 林昉《登龙山塔寺》
复制 林昉《登龙山塔寺》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