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

元会大飨歌十一首 其三 食举歌

燔黍设教。礼之始。五味相资。火为纪。平心和德。在甘旨。 牢羞既陈。钟石俟。以斯而御。扬盛轨。
收藏 牛弘等奉诏作《元会大飨歌十一首 其三 食举歌》
复制 牛弘等奉诏作《元会大飨歌十一首 其三 食举歌》
类型:

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二

五味九变兼六和。 令芳甘旨庶且多。 三危之露九期禾。 圆案方丈粲星罗。 皇举斯乐同山河。
收藏 沈约《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二》
复制 沈约《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二》
类型:

颂十玄谈 其五 演教

龙宫满藏医方义,药病相当除五味。 搅草耆婆也大痴,胡言乱拔茎茎是。
收藏 释印肃《颂十玄谈 其五 演教》
复制 释印肃《颂十玄谈 其五 演教》
类型:

百苦吟 其四十六 砂锅

甑破何劳顾盼为,搏泥钻火亦成炊。 庖牺五味从中别,甘苦心脾只自知。
收藏 嵇永仁《百苦吟 其四十六 砂锅》
复制 嵇永仁《百苦吟 其四十六 砂锅》
类型:

黄帝内经 · 素问 · 宣明五气

两汉 : 无名氏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喑,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收藏 无名氏《黄帝内经 · 素问 · 宣明五气》
复制 无名氏《黄帝内经 · 素问 · 宣明五气》
类型:

难经 · 论病 · 六十一难

三国 : 无名氏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收藏 无名氏《难经 · 论病 · 六十一难》
复制 无名氏《难经 · 论病 · 六十一难》
类型:

公宴诗

阳春和气动。贤主以崇仁。 布惠绥人物。降爱常所亲。 上堂相娱乐。中外奉时珍。 五味风雨集。杯酌若浮云。
收藏 阮瑀《公宴诗》
复制 阮瑀《公宴诗》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