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觉

省中直夜对雪寄李师素侍郎

密雪纷初降,重城杳未开。 杂花飞烂熳,连蝶舞徘徊。 洒散千株叶,销凝九陌埃。 素华凝粉署,清气绕霜台。 明觉侵窗积,寒知度塞来。 谢家争拟絮,越岭误惊梅。 暗魄微茫照,严飙次第催。 稍封黄竹亚,先集紫兰摧。 孙室临书幌,梁园泛酒杯。 静怀琼树倚,醉忆玉山颓。 翠陌饥乌噪,苍云远雁哀。 此时方夜直,想望意悠哉。
收藏 令狐楚《省中直夜对雪寄李师素侍郎》
复制 令狐楚《省中直夜对雪寄李师素侍郎》
类型:

与子坦子聿游明觉十四韵

我自何山来,觅路占楼钟。 联翩两葛巾,跌宕一短筇。 深谷已曛黑,夕阳犹半峰。 堂中千岁师,磊砢如古松。 残僧三四辈,斗粟各自舂。 长廊久寂寞,香火亦阙供。 颇闻在世时,一钵制恶龙。 时时出雷雨,百里常年丰。 宿缘忽云尽,献供无春农。 馋乌晨攫饭,饥鼠夜穿墉。 而况我辈人,生世本不逢。 胡不安汝分,终年抗尘容。 静观兴废事,可洗芥蒂胸。 一笑下山去,村坞烟重重。
收藏 陆游《与子坦子聿游明觉十四韵》
复制 陆游《与子坦子聿游明觉十四韵》
类型:

雨中过明觉招上人辄留小诗

雨路如投洗,山行似踏绳。 深闲逢竹院,欢喜得诗僧。 语款疑缫茧,心明自有灯。 难忘惜别处,高义等丘陵。
收藏 李之仪《雨中过明觉招上人辄留小诗》
复制 李之仪《雨中过明觉招上人辄留小诗》
类型:

偈颂一百零四首

活马骝,百十个。 乳窦峰前,追风跳灶。 杨岐三脚驴,尽力跂步不前; 江西千里驹,奋鬣追踪不到。 更饶伊象头檀特,九十六种,见鞭影而行,蹶蹄不少。 未奏沙场汗血功,便思嚼啮天闲草。 好则甚好,明觉老人笑须绝倒。
收藏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
复制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
类型:

偈颂一百零二首

小小青山,丛丛翠竹。 野景无多,怡然纵目。 明觉老人,向独脱无依处。 闲坐解疏慵,为静胜所缚。 拄杖子,一夏同辙不同途。 见山不是山,居竹不见竹。 业识忙忙卒未休,忙中解唱阳春曲,欸乃一声山水绿。
收藏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
复制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
类型:

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八

来书云:“教人以致知、明德,而戒其即物穷理,诚使昏暗之士,深居端坐,不闻教告,遂能至于知致而德明乎?纵令静而有觉,稍悟本性,则亦定慧无用之见,果能知古今、达事变,而致用于天下国家之实否乎?其曰:‘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格物如格君心之非之格’。语虽超悟,独得不踵陈见,抑恐于道未相吻合?” 区区论致知格物,正所以穷理,未尝戒人穷理,使之深居端坐而一无所事也。若谓即物穷理,如前所云务外而遗内者,则有所不可耳。昏暗之士,果能随事随物精察此心之天理,以致其本然之良知,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大本立而达道行,九经之属,可一以贯之而无遗矣,尚何患其无致用之实乎?彼顽空虚静之徒,正惟不能随事随物精察此心之天理,以致其本然之良知,而遗弃伦理,寂灭虚无以为常,是以要之不可以治家国天下。孰谓圣人穷理尽性之学,而亦有是弊哉! 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知非意之体乎?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如意用于事亲,即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意用于听讼,即听讼为一物。凡意之所用,无有无物者。有是意即有是物,无是意即无是物矣,物非意之用乎? “格”字之义,有以“至”字之训者,如“格于文祖”“有苗来格”,是以“至”训者也。然“格于文祖”,必纯孝诚敬,幽明之间无一不得其理,而后谓之“格”;有苗之顽,实以文德诞敷而后格,则亦兼有“正”字之义在其间,未可专以“至”字尽之也。如“格其非心”“大臣格君心之非”之类,是则一皆“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义,而不可以“至”字为训矣。且《大学》“格物”之训,又安知其不以“正”字为训,而必以“至”字为义乎?如以“至”字为义者,必曰“穷至事物之理”,而后其说始通。是其用功之要全在一“穷”字,用力之地,全在一“理”字也。若上去一“穷”、下去一“理”字,而直曰“致知在至物”,其可通乎?夫“穷理尽性”,圣人之成训,见于《系辞》者也。苟“格物”之说而果即“穷理”之义,则圣人何不直曰“致知在穷理”,而必为此转折不完之语,以启后世之弊邪? 盖《大学》“格物”之说,自与《系辞》“穷理”大旨虽同,而微有分辨。“穷理”者,兼格、致、诚、正而为功也。故言“穷理”,则格、致、诚、正之功皆在其中;言“格物”,则必兼举致知、诚意、正心,而后其功始备而密。今偏举“格物”而遂谓之“穷理”,此所以专以“穷理”属知,而谓“格物”未常有行。非惟不得“格物”之旨,并“穷理”之义而失之矣。此后世之学所以析知、行为先后两截,日以支离决裂,而圣学益以残晦者,其端实始于此。吾子盖亦未免承沿积习,则见以为“于道未相吻合”,不为过矣。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八》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八》
类型:

寿雪窦寺炳同长老

昌黎大颠相接识,为说道理惊孤寂。欧公喜与惟俨交,爱其文逸通经术。 自顾拟非韩欧伦,漫游亦到沙门释。 明觉后人少野师,湖海宿尊推第一。胸中自有大藏经,此外三兼翰林笔。 坐断名山皆梵家,能有几人知本色。不从钵盂计颗粒,则向栋宇争寸尺。 彼滔滔者何足云,我油油然自相得。年年荷师寿我生,今何以寿师生日。 欲写丹霞赞其高,师自有流乳一峰矗天碧。欲倾嵩渌扬其清,师自有飞雪千丈挂空白,但有数语一溪藤,相伴瓣香飞入室。 缘师法门本是空,我也将空当真实。世闲何事非戏剧,请师一笑撼动天开图画壁。
收藏 陈著《寿雪窦寺炳同长老》
复制 陈著《寿雪窦寺炳同长老》
类型: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

来书云:“先生又曰‘照心非动也’,岂以其循理而谓之静欤?‘妄心亦照也’,岂以其良知未尝不在于其中,未尝不明于其中,而视听言动之不过则者,皆天理欤?且既曰妄心,则在妄心可谓之照,而在照心则谓之妄矣。妄与息何异?今假妄之照以续至诚之无息,窃所未明,幸再启蒙。” “照心非动”者,以其发于本体明觉之自然,而未尝有所动也;有所动即妄矣。“妄心亦照”者,以其本体明觉之自然者,未尝不在于其中,但有所动耳;无所动即照矣。无妄、无照,非以妄为照,以照为妄也。照心为照,妄心为妄,是犹有妄、有照也。有妄、有照,则犹二也,二则息矣。无妄、无照则不二,不二则不息矣。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
类型:

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七十七

灵江月,中岩月。 交影松萝,断猿啼切。 声色纯真见一边,骑声盖色天然别。 别别,明觉掀眉,长庚吐舌。
收藏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七十七》
复制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七十七》
类型:

雪夜杂诗 其二

不熏被暖知风定,未晓窗明觉雪深。 一夜小斋清不寐,诗成旋教小童吟。
收藏 王翰《雪夜杂诗 其二》
复制 王翰《雪夜杂诗 其二》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