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

襄鄂百咏

久戍蕃兵已念家,将军何不奏胡家。 今朝忽报严围解,白雪纷纷亦散花。
收藏 陈谔《襄鄂百咏》
复制 陈谔《襄鄂百咏》
类型:

捉搦歌 其四

骏马凭陵粟在口,男儿精神钱在手。 何不结伴日沽酒,出臂苍鹰使黄狗。
收藏 李攀龙《捉搦歌 其四》
复制 李攀龙《捉搦歌 其四》
类型:

阻风寄刁安国

江风裂瓦鸣,浦口惊波作。 君驾何不来,客心空寂寞。
收藏 梅尧臣《阻风寄刁安国》
复制 梅尧臣《阻风寄刁安国》
类型:

幽梦影 · 卷三 · 其一

许氏《说文》分部,有止有其部,而无所属之字者,下必注云:「凡某之属,皆从某。」赘句殊觉可笑,何不省此一句乎?
收藏 张潮《幽梦影 · 卷三 · 其一》
复制 张潮《幽梦影 · 卷三 · 其一》
类型:

颂十六首 其十一

黄面手中花一枝,头陀微笑识人希。 人天百万共尊贵,何不打头勘座师。
收藏 释慧晖《颂十六首 其十一》
复制 释慧晖《颂十六首 其十一》
类型: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韬光庵

韬光庵在灵隐寺右之半山,韬光禅师建。师,蜀人,唐太宗时,辞其师出游,师嘱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师游灵隐山巢沟坞,值白乐天守郡,悟曰:“吾师命之矣。”遂卓锡焉。乐天闻之,遂与为友,题其堂曰“法安”。内有金莲池、烹茗井,壁间有赵阅道、苏子瞻题名。庵之右为吕纯阳殿,万历十二年建,参政郭子章为之记。骆宾王亡命为僧,匿迹寺中。宋之问自谪所还至江南,偶宿于此。夜月极明,之问在长廊索句,吟曰:“鹫岭郁??,龙宫锁寂寥。”后句未属,思索良苦。有老僧点长明灯,同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适欲题此寺,得上联而下句不属。” 僧请吟上句,宋诵之。老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迟明访之,老僧不复见矣。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袁宏道《韬光庵小记》: 韬光在山之腰,出灵隐后一二里,路径甚可爱。古木婆娑,草香泉渍,淙淙之声,四分五络,达于山厨。庵内望钱塘江,浪纹可数。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意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刳木”数语,字字入画,古人真不可及矣。 宿韬光之次日,余与石篑、子公同登北高峰,绝顶而下。 张京元《韬光庵小记》: 韬光庵在灵鹫后,鸟道蛇盘,一步一喘。至庵,入坐一小室,峭壁如削,泉出石罅,汇为池,蓄金鱼数头。低窗曲槛,相向啜茗,真有武陵世外之想。 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竟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受肇和《自韬光登北高峰》诗: 高峰千仞玉嶙峋,石磴攀跻翠蔼分。 一路松风长带雨,半空岚气自成云。 上方楼阁参差见,下界笙歌远近闻。 谁似当年苏内翰,登临处处有遗文。 白居易《招韬光禅师》诗: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青菜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 韬光禅师《答白太守》诗: 山僧野性爱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青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至,恐妨莺啭翠楼前。 杨蟠《韬光庵》诗: 寂寂阶前草,春深鹿自耕。 老僧垂白发,山下不知名。 王思任《韬光庵》诗: 云老天穷结数楹,涛呼万壑尽松声。 鸟来佛座施花去,泉入僧厨漉菜行。 一捺断山流海气,半株残塔插湖明。 灵峰占绝杭州妙,输与韬光得隐名。 又《韬光涧道》诗: 灵隐入孤峰,庵庵叠翠重。僧泉交竹驿,仙屋破云封。 绿暗天俱贵,幽寒月不浓。涧桥秋倚处,忽一响山钟。
收藏 张岱《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韬光庵》
复制 张岱《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韬光庵》
类型:

闻鹤鸣三首 其二

高飞云表落岩城,疑似山庄即玉京。 拟问昌黎戛然者,是因何不得其平。
收藏 弘历《闻鹤鸣三首 其二》
复制 弘历《闻鹤鸣三首 其二》
类型:

乐府四首

残月小楼西,鹃啼思欲迷。 妾夫在天南,何不那边啼。
收藏 吴龙翰《乐府四首》
复制 吴龙翰《乐府四首》
类型:

求法颂

僧统号求法,乃见出家心。 未审以何求,为求便等法。 了知求即法,无复更他求。 将求求佛法,何不自求求。
收藏 释元照《求法颂》
复制 释元照《求法颂》
类型:

哑泉

人云哑者泉之忒,我云哑者泉之德。 早知世上如流口,何不一插长嘿嘿。
收藏 谢三秀《哑泉》
复制 谢三秀《哑泉》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