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书

过清逸处士卢公墓上作

处士古豪杰,在众不自异。 平昔乡曲间,随时以轩轾。 聚书千馀卷,将遗子孙计。 酝酒百馀石,将虞宾客至。 甚慕鲁仲连,于人无所媚。 辟书下台省,逾垣而趋避。 遂隐清平山,居然事高致。 地邻万松岭,日夕闻鹤唳。 朝论美其风,锡以清逸谥。 煌煌杨宣慰,深情托姻契。 岂期七十年,遽弃人间世。 遂使倜傥怀,消尽虹蜺气。 高坟蔓宿莽,宁不为长喟? 子常仕今朝,宗庙瑚琏器。 自唐谱系存,簪缨旧门地。 贤哉郭有道,毋忝蔡邕志。
收藏 张昱《过清逸处士卢公墓上作》
复制 张昱《过清逸处士卢公墓上作》
类型:

送石协律归吴

僧窗梦后忆归耕,水涉应多半月程。 幕府罢来无药价,纱巾带去有山情。 夜随净渚离蛩语,早过寒潮背井行。 已让辟书称抱疾,沧洲便许白髭生。
收藏 周贺《送石协律归吴》
复制 周贺《送石协律归吴》
类型:

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

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 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 始从车骑幕,今赴嫖姚军。 契阔晚相遇,草戚遽离群。 悠悠行子远,眇眇川途分。 登高望燕代,日夕生夏云。 司徒拥精甲,誓将除国氛。 儒生幸持斧,可以佐功勋。 无言羽书急,坐阙相思文。
收藏 韦应物《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
复制 韦应物《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
类型:

送西京签判王著作

儿曹曾上洛城头,尚记清波绕驿流。 却想山川常在梦,可怜颜发已惊秋。 辟书今日看君去,著籍长年叹我留。 三十六峰应好在,寄声多谢欲来游。
收藏 王安石《送西京签判王著作》
复制 王安石《送西京签判王著作》
类型:

送左协律京西从事

辟书来几日,遂喜就嘉招。 犹向风沙浅,非于甸服遥。 时平无探骑,秋静见盘雕。 若遣关中使,烦君问寂寥。
收藏 曹松《送左协律京西从事》
复制 曹松《送左协律京西从事》
类型:

余与刘壮舆先大父屯田父秘丞为契家壮舆又与予厚不数年皆下世今过其故居

刘郎平昔居,门巷草芊芊。 念我眼中人,骨惊泪潺湲。 中允实高蹈,倦游自丁年。 问舍得匡庐,卜宅如涧瀍。 悬车著屋山,骑牛弄寒泉。 秘书极精锐,笔下走百川。 口戈击奸佞,直声寰宇喧。 诸郎排候雁,一一落云天。 独馀漫郎叟,高名星斗联。 辟书日夜催,援毫录群仙。 几负丧明责,挂冠遂言旋。 中河忽坠月,半岳遽摧巅。 孤嫠俱幽愤,一仆无复痊。 传家惟蔡琰,择婿得鲍宣。 驱车官殊方,衡宇颓荒阡。 坏壁蜗篆满,小窗蛛网悬。 翠蔼远山暝,苍苔修竹连。 往时所憩树,相与听鸣蝉。 忽逢持斧翁,葆鬓青行缠。 采薪收斜日,伐竹破疏烟。 沉痛迫中肠,裴回不能前。 高明鬼得瞰,岂弟神所捐。 微吟复凄断,暮角西风传。
收藏 李彭《余与刘壮舆先大父屯田父秘丞为契家壮舆又与予厚不数年皆下世今过其故居》
复制 李彭《余与刘壮舆先大父屯田父秘丞为契家壮舆又与予厚不数年皆下世今过其故居》
类型:

李君实万未夫范藏卿余无且林仙客丁君朗梅季豹枉过同赋

江天漭沆石城隅,文苑谁知在旧都。 金埒长楸频走马,白门新柳尚藏乌。 辟书竞起趋三府,归兴偏思寄五湖。 别后中原吾自远,可堪南望客星孤。
收藏 欧大任《李君实万未夫范藏卿余无且林仙客丁君朗梅季豹枉过同赋》
复制 欧大任《李君实万未夫范藏卿余无且林仙客丁君朗梅季豹枉过同赋》
类型:

送赵玉甫赴穿山盐场

辟书朝东来,海上便拟寻蓬莱,坐令斥卤皆春台。 辟书暮西至,颁春又拟陪千骑,江水江花尽和气。 浮屠将就要合尖,荐雷唤起蛰中潜,东西惟命夫何嫌。 诸么争令出门下,意岂专为一日雅。君姿秀整气清遒,露华凝晓月澄秋。 胸中武库森戈矛,笔下倒泻三峡流。甘泉持橐侍凝旒,青毡旧物唾手收。 幡然正应侧席求,东行西行宁久留。祖帐驰华轩,嗟余守环堵。 赠言古有证,临分敢无语。纷纷曳紫腰黄金,俨然望之真天人。 万世在其后,念之徒酸辛。富贵诚可乐,名义吁可畏。 此意傥无忘,雁来频寄字。
收藏 刘宰《送赵玉甫赴穿山盐场》
复制 刘宰《送赵玉甫赴穿山盐场》
类型:

赴晋康有感

辟书未上意踌躇,蛮障无望车骑都。 允矣曲从人怂恿,往哉聊避鬼揶揄。 来鸿告至其欺我,去雁辞行盖启予。 南骥厌嘶自怀土,东思初不待莼鲈。
收藏 曾丰《赴晋康有感》
复制 曾丰《赴晋康有感》
类型: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馀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收藏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复制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