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称

李巽岩四望楼

青青十二楼,万瓦浮云棱。 居者谁氏子,酒肉堆丘陵。 一一闲峨眉,舍此不为登。 清梦几时回,何曾舍虚凝。 本欲了万境,竟为景所绳。 我友子真子,士以古谊徵。 载书来上都,结刺车不胜。 插架备小筑,且以觞宾朋。 或人指之笑,谓此不能宏。 有如短尾航,又如刺翅鹰。 团疑恋壳龟,局类遭寒蝇。 卑卑形覆缶,短短射依堋。 行行频壁碍,倚倚难轩凭。 风立苦打头,月坐伤横肱。 寒足笼拥掩,炎躯甑炊蒸。 俯首忽见地,闭目可数层。 何当揽星辰,惟堪挂用缯。 君子促改办,不尔陋可憎。 我兴听是说,诸友无乃称。 交从二十年,我能识其膺。 彼腹椰子大,千卷贮亦曾。 体作黄冠朴,言乃水云僧。 岂其八尺高,而能碍晨兴。 瞻想西南北,众万皆环縆。 奈此归思何,犹然间骞腾。 世好巍粉饰,是态恶可惩。 元规尘可谢,肝胆醒春冰。 但使居者乐,勿使疑者升。 诸公敛戏语,俄然迭嗟矜。 携酒共过之,窗虚纳清澄。 员子眼力到,数来数归鹏。 拟乎天上人,天门杳不应。 为君出登赋,归来伴龛灯。 三年京国梦,一柱立不能。 我数无何乡,神尻以为乘。
收藏 员兴宗《李巽岩四望楼》
复制 员兴宗《李巽岩四望楼》
类型:

史通·内篇·邑里第十九

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族可验,而邑里难详。逮于太史公,始革兹体,凡有列传,先述本居。至于国有驰张,乡有并省,随时而载,用明审实。 案夏侯孝若撰《东方朔赞》云:“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魏建安中,分厌次为乐陵郡,故又为郡人焉。”夫以身没之后,地名改易,犹复追书其事,以示后来。 则知身生之前,故宜详录者矣。 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洛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 由是斗牛之野,郡有青、徐;吴、越之乡,州编冀、豫。欲使南北不乱,淄、渑可分,得乎?系虚名于本土者,虽百代无易。既而天长地久,文轨大同。州郡则废置无恒,名目则古今各异。而作者为人立传,每云某所人也,其地皆取旧号,施之于今。欲求实录,不亦难乎! 且人无定质,因地而化。故生于荆者,言皆成楚;居于晋者,齿便从黄。涉魏而东,已经七叶;历江而北,非唯一世。而犹以本国为是,此乡为非。是则孔父里于昌平,阴氏家于新野,而系纂微子,源承管仲,乃为齐、宋之人,非关鲁、邓之士。求诸自古,其义无闻。 且自世重高门,人轻寒族,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若仲远之寻郑玄,先云汝南应劭;文举之对曹操,自谓鲁国孔融是也。爰及近古,其言多伪。至于碑颂所勒,茅土定名,虚引他邦,冒为己邑。若乃称袁则饰之陈郡,言杜则系之京邑,姓卯金者咸曰彭城,氏禾女者皆云钜鹿。在诸史传,多与同风。此乃寻流俗之常谈,忘著书之旧体矣。 又近世有班秩不著者,始以州壤自标,若楚国龚遂、渔阳赵壹是也。至于名位既隆,则不从此列,若萧何、邓禹、贾谊、董仲舒是也。观《周》、《隋》二史,每述王、庚诸事,高、杨数公,必云琅琊王褒,新野庾信、弘农杨素、渤海高颎,以此成言,岂曰省文,从而可知也。 凡此诸失,皆由积习相传,寝以成俗,迷而不返。盖语曰:“难与虑始,可与乐成。”夫以千载遵行,持为故事,而一朝纠正,必惊愚俗。此庄生所谓“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斯言已得之矣。庶知音君子,详其得失者焉。
收藏 刘知几《史通·内篇·邑里第十九》
复制 刘知几《史通·内篇·邑里第十九》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