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篇

文心雕龙 · 通变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途,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疏耳。故论文之方,譬诸草木,根干丽土而同性,臭味晞阳而异品矣。 是以九代咏歌,志合文则。黄歌“断竹”,质之至也;唐歌在昔,则广于黄世;虞歌《卿云》,则文于唐时;夏歌“雕墙”,缛于虞代;商周篇什,丽于夏年。至于序志述时,其揆一也。暨楚之骚文,矩式周人;汉之赋颂,影写楚世;魏之篇制,顾慕汉风;晋之辞章,瞻望魏采。搉而论之,则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艳,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从质及讹,弥近弥澹,何则?竞今疏古,风昧气衰也。 今才颖之士,刻意学文,多略汉篇,师范宋集,虽古今备阅,然近附而远疏矣。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蒨,虽逾本色,不能复化。桓君山云∶“予见新进丽文,美而无采;及见刘扬言辞,常辄有得。”此其验也。故练青濯绛,必归蓝蒨;矫讹翻浅,还宗经诰。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 夫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自兹厥后,循环相因,虽轩翥出辙,而终入笼内。枚乘《七发》云∶“通望兮东海,虹洞兮苍天。”相如《上林》云∶“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入乎西陂。”马融《广成》云∶“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出东,入乎西陂”。扬雄《校猎》云∶“出入日月,天与地沓”。张衡《西京》云∶“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于蒙汜。”此并广寓极状,而五家如一。诸如此类,莫不相循,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 是以规略文统,宜宏大体。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采如宛虹之奋鬐,光若长离之振翼,乃颖脱之文矣。若乃龌龊于偏解,矜激乎一致,此庭间之回骤,岂万里之逸步哉! 赞曰∶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可久,通则不乏。 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收藏 刘勰《文心雕龙 · 通变》
复制 刘勰《文心雕龙 · 通变》
类型:

表贤母闾

越岁在龙蛇,风景偶告愆。 畿南及畿北,处处民苦癫。 黍苗尽枯槁,农夫空胝胼。 草根尽充食,斗米三百钱。 恒阳有贤母,恻然心悯怜。 我赖先世德,诸子聿翩翩。 声名溢中外,冠缨满堂前。 当此旱魃虐,千里多罄悬。 天子尚咨嗟,忧形云汉篇。 况吾桑梓情,忍视无突烟。 前宪有遗则,我愿一追搴。 郑展出钟粟,黔敖陈粥饘。 岂不惜钱财,其如心郁邅。 我食可无肉,我衣可不鲜。 但无沟中瘠,我便安食眠。 出我饔飧资,一一陈路边。 务使鸠鹄形,残喘得苟延。 闾里竞欢呼,何啻甘露零。 歌祝遍遐迩,直达九重天。 有诏出丹陛,伐石南山巅。 特表贤母闾,芳声俾永传。 寄语厚积者,勿徒务戋戋。 苏兹菜色人,胜于买良田。
收藏 陆陇其《表贤母闾》
复制 陆陇其《表贤母闾》
类型:

雨(其三)

丙夜独无眠,常吟云汉篇。 恰沾优渥泽,普被公私田。 岂饴人已饱,非药病能痊。 群生均仰沭,繄我受恩偏。
收藏 弘历《雨(其三)》
复制 弘历《雨(其三)》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